中国政府过去被认为是一个“全能型政府”,在社会经济事务的管理中较多地采用事前监管和直接管理的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的集中表现就是行政审批。过度的行政审批造成政府的行政性垄断,影响了市场机制的发挥。为此新一届中央政府提出,要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有人认为,政府“向市场放权、为企业松绑”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经济运行不稳定。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我国基尼系数的变化情况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程度的指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收入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材料二:改革开放至今的城乡居民收入比:1978年这一数据是2.56倍,其后随着农村率先进行改革,到1983年这一数据降至1.82倍。20世纪90年代初期城乡居民收入比总体变化不大。但到了1999年,随着重工业增速超过轻工业并引领工业化进入中后期,这一数据明显攀升。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5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917元,二者之比为3.10倍。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讲到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指出,要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要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要让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1)试描述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三,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针对怎样解决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写道:“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系列活动始于2004年,到2015年已有12年历史。该项活动旨在培养中小学生对伟大祖国的深厚情感,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奋读书。结合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回答:(1)作为青年学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请你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出一些好的建议。(2)为搞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你认为学校可以开展哪些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请写出三种形式)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成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结合材料,试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党的一系列指导思想”的理论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秉承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不限国别范围,不搞封闭排外机制,不以控制他国经济命脉、改变他国政治制度为目的,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均可参与。通过“一带一路”,世界见识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气度和胸襟。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相关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上应该持有的合理态度。
央视春晚小品《扶不扶》中的经典台词“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引发了人们的共鸣。老人摔倒在路上,你扶不扶?在这一问题成为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背后,折射出当今社会上一些人价值迷失和道德失范。为实现道德崛起,某地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中小学校举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等活动,通过电视台播放道德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其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只是通过道德模范人物的善举体现出来,它更多地体现在我们每一位普通人的平凡小事之中。(1)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就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