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南溪常道士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颔联中“依”“闭”两字用得极妙,请任选一字作简要分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外迁移阅读看山中大雾徐志摩这一瞬息的晨雾—— 那分明是山,水,田,庐;是山雾? 又分明是悲,欢,喜,怒;是合幕? 啊,这眼前刹那间的开朗这一转瞬的沉闷—— 我仿佛感悟了造化的无常!是云蒸?是人生?解释词语:瞬息: 造化: 山中大雾的变化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节里,诗人把“晨雾”比作____ _,第二节中诗人把“云蒸”比作_____,第三节中“刹那间开朗”中看到的山,水,田、庐,比作人生中的 , , , 。本诗中把雾与“_______”结合起来写,揭示了一种人生的哲理:_______________本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它有什么好处?
课内语段阅读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蝈蝈与蛐蛐》是一首_________的颂歌。它通过对盛夏“___________________”和冬日“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歌颂了_ 看____ __的主题。全诗分为前后对应的两部分,分别以“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开头,来点明主旨。你能体会“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吗?尝试品析一下文中的这种意境。你会探究最后一句“人们感到那声音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吗?请你尝试探究一下。
阅读课外现代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我们在草地上数星星 刘益善 ① 夜色中,我们溜出村子 躺在草地上面 我们数星星 她数是一万 我数是九千 不行。再数一遍 她却说是九千 我却说是一万 ② 晚风拂过草地 飞来莹莹的光点 我们又数起来可总是数乱 我说莹火虫是月亮下的蛋 她说萤火虫是星星流的汗 我们争着、吵着 笑着、闹着抱成一团 啊,两小无猜的时代 天真无邪的童年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从对哪些景物的描写可以看出来?第①节诗中具有儿童特点的一处细节描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②节诗中有一处描写既运用了新巧别致的比喻,又体现了丰富自然的想像,这些诗句是:这首诗中写“我们争着、吵着”表现了“我们”怎样的心理?哪些诗句点明题旨?同学们,你们看到天上的繁星的时候,会想到什么呢?请把你的想像描述出来。 我的想象:
阅读课内诗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星星变奏曲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脆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着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仔细品味这首朦胧诗,回答下列问题。 (1)“每一首诗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此处星星为什么要颤抖呢?请谈谈你的体验。 (2)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中“寂寞地燃烧”是什么意思?请说说你的理解。认真地体验这首诗,请从文中找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并作点赏析。 最欣赏的句子: 我的赏析: 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我的感受: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这首抒情诗以“星星”象征________________,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即它所显现的不是____ ____,而是___ ____,寄托了诗人的___________ 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