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文言文阅读
  • 难度 较易
  • 浏览 1434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遇 合
凡遇,合也。时不合,必待合而后行。故比翼之鸟死木,比目之鱼死乎海。孔子周流海内,再干世主,齐至卫,所见八十余君,委质为弟子者三千人,达徒七十人,七十人,万乘之主得一人用可为师,不为无人。以此游仅至于鲁司寇,此天子之所以时绝也,诸侯之所以大乱也。乱则愚者之多幸也,幸则必不胜其任矣。任久不胜,则幸反为祸。其幸大者,其祸亦大,非祸独及己也。故君子不处幸,不为苟,必审诸己然后任,任然后动
凡能听说者,必达乎论议者也。世主之能识论议者寡,所遇得不苟?凡能听音者,必达于五声。人之能知五声者寡,所善得不苟?客有以吹籁见越王者,羽、角、宫、徵、商不谬,越王不善,为野音①而反善之。说之道亦有如此者也。
人有为人妻者。人告其父母曰:“嫁不必生也。衣器之物,可外藏之,以备不生。”其父母以为然,于是令其女常外藏。姑妐②知之,曰:“为我妇而有外心,不可畜。” 出之。妇之父母,以谓为己谋者以为忠,终身善之,亦不知所以然矣。宗庙之灭,天下之失,亦由此矣。故曰遇合也无常。,适然也。若人之于色也,无不知说美,而美者未必遇也。故嫫母执乎黄帝,黄帝曰:“厉女德而弗忘,与女正而弗衰,虽恶奚伤?”若人之于滋味,无不说甘脆,而甘脆未必受也。文王嗜昌蒲菹,孔子闻而服之,缩③而食之,三年然后胜之。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无能与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人有说其臭者,昼夜随之而弗能去。说亦有若此者。
陈有恶人焉,曰敦洽雠糜,雄颡广颜,色如浃赭,垂眼临鼻,长肘而④。陈侯见而甚说之,外使治其国,内使制其身。楚合诸侯,陈侯病不能往,使敦洽雠糜往谢焉。楚王怪其名而先见之。客进,状有恶,其言有恶,楚王怒,合大夫而告之,曰:“陈侯不知其不可使,是不知也;知而使之,是侮也;侮且不智,不可不攻也。”兴师伐陈,三月然后丧。恶足以骇人,言足以丧国,而友之足于陈侯而无上也,至于亡而友不衰。夫不宜遇而遇者则必废,宜遇而不遇者,此国之所以乱、世之所以衰也。天下之民,其苦愁劳务从此生。凡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三者弗能,国必残亡,群孽大至,身必死殃,年得至七十、九十犹尚幸。贤圣之后,反而孽民,是以其身,岂能独哉?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四 孝行览)
【注释】①野音:指不合乎五音的旋律。   ②姑妐:公婆。   ③缩(è):皱着眉头。   ④长肘而:手臂既长又弯,相貌很丑。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至卫,所见八十余君如:到,进入。
B.世主之能识论议者寡,所遇得不苟恶:怎么,哪里。
C.,适然也说:说话,论说。
D.是以其身,岂能独哉贼:戕害。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在直接论证“时不合,必待合而后行”的一组是
①故比翼之鸟死乎木,比目之鱼死乎海     ②乱则愚者之多幸也,幸则必不胜其任矣   ③宗庙之灭,天下之失,亦由此矣     ④海上人有说其臭者,昼夜随之而弗能去     ⑤楚王怪其名而先见之     ⑥夫不宜遇而遇者则必废

A.①③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②④⑤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认为,孔子周游列国,有八十个国君接见了他,有三千人拜他为师,但他的官职仅到司寇而已,这就是周天子时运断绝的原因。
B.本文认为,一个国君必须能够辨识别人论述的正误。他们自己都不能辨识正误,他们身边的人当然也就是能是写苟且随便的小人。
C.本文认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比如一个人有大臭,虽然其兄弟、亲戚、妻子和所认识的人都不能容忍,但也仍有人喜欢并愿意跟随他。
D.本文认为,推举一个人,要看他的心志、行事和功劳。只要具备这三点,哪怕相貌再丑,都可以活到七十岁九十岁仍会得到宠幸。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故君子不处幸,不为苟,必审诸己然后任,任然后动。
(2) 凡举人之本,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功。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遇合凡遇,合也。时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