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做了有关物质性质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A中一段时间后,瓶内气体的黄绿色消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中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按要求从氮气、甲烷、氢氧化镁、一氧化碳、氯化钠、硫酸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1)一种非金属单质 ; (2)一种非金属氧化物 ;(3)一种难溶于水的碱 ; (4)一种可作为调味品的盐 。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2)写出一个初中化学中用装置C制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该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CaC2)与水反应制取难溶于水的乙炔气体(C2H2)并生成了氢氧化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上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反应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如果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乙炔,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端管口通入。
如图(甲)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曲线上的P点表示的意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t2℃时,在50g水中加入20gA物质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物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3)如下图(乙)所示,往常温下的蒸馏水中慢慢加入浓硫酸,结果发现试管内的溶液中出现晶体。则X应该是A、B、C三种物质中的______________。(4)t1℃时,将A、B、C三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由大到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
自然灾害常常致使当地原有水源被破坏,寻找到的新水源需要经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1)新水源中的泥沙经静置后,通常可以通过_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将其除去。水中难闻的异味,可添加活性炭除去,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____性。(2)水的酸碱度是饮用水的重要指标,饮用水的pH范围为6.5~8.5。测定的方法是: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净化后的水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____比较,即可测出水的pH。(3)经过净化后的水,生活中经常通过________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4)请写出日常生活中节约水资源的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在“宏观”、“微观”、“符号”三者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1)符号“Fe2+”的名称是____________;(2)氯酸钾中所含酸根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__;(3)若“”表示一个氮原子,则“”表示_____________(填化学符号);(4)金属铁由___________构成,氯化钠由___________构成(填“分子”、“原子”或“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