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文言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2075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10—12题。(共10分)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
【乙】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①足食,足             兵:
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②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翻译:
【甲】 文重点强调的是“人和”(“得道”)【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你认为【甲】 【乙】两文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然后完成10—12题。(共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