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文言文阅读
  • 难度 较难
  • 浏览 979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颍滨遗老姓苏氏,名辙,字子由。年十九举进士,释褐。二十三举直言,仁宗亲策之廷。时上春秋高,始倦于勤。辙因所问,极言得失。策入,辙自谓必黜。然考官司马君实第以三等,范景仁之。蔡君谟曰:“吾三司使也。司会之言,吾愧之而不敢怨。”惟胡武平以为不逊,力谓黜之。上不许,曰:“以直言召人,而以直弃之,天下谓我何?”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第,除商州军事推官
是时先君被命修《礼书》,而兄子瞻出签书凤翔判官,傍无侍子。辙奏乞养亲。三年,子瞻解还,辙始求为大名推官。逾年,先君捐馆舍。及除丧,神宗嗣位既三年矣,求治甚急。辙以书言事,即日召对延和殿。时王介甫新得幸,以执政领三司条例。上以辙为之属,不敢辞。
六年春,诏除尚书右丞,辙上言:“臣幼与兄轼同受业先臣,薄佑早孤。凡臣之宦学,皆兄所成就。今臣蒙恩与闻国政,而兄亦召还,本除吏部尚书,复以臣故, 改翰林承旨。臣私意,尤不遑安,况兄轼文学政事,皆出臣上。臣不敢远慕古人举不避亲,只乞寝臣新命,得与兄同备从官,竭力图报,亦未必无补也。”不听。
逾年迁门下侍郎。时吕微仲与刘莘老为左右相。微仲直而暗,莘老曲意事之,事皆决于微仲。惟进退士大夫,莘老阴窃其柄,微仲不悟也。辙居其间,迹危甚。莘老昔为中司,台中旧僚,多之用,前后非意见攻。宣仁后觉之,莘老以罪去。
门复理旧学,于是《诗》《春秋传》《老子解》《古史》四书皆成。尝抚卷而叹,自谓得圣贤之遗意。缮书而藏之,顾谓诸子:“今世已矣,后有达者,必有取焉耳。”家本眉山,贫不能归,先君之葬在眉山之东,昔尝约祔于其廋,虽远不忍负也,是累诸子矣。予居颍州六年,岁在丙戌,秋九月,阅箧中旧书,得平生所为,惜其久而忘之也,乃作《颍滨遗老传》,凡万余言。已而自笑曰:“此世间得失耳,何足以语达人哉!”
(节选自苏辙《颍滨遗老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辙自谓必黜           见:看见
B.范景仁之             难:感到为难
C.而兄亦召还           适:恰好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辙奏乞养亲尔其无忘父之志
B.臣私意,尤不遑安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
C.台中旧僚,多之用不足外人道也
D.是累诸子矣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能体现苏辙“孝悌”品德的一项是(  )
①司会之言,吾愧之而不敢怨           ②子瞻解还,辙始求为大名推官
③时王介甫新得幸,以执政领三司条例   ④凡臣之宦学,皆兄所成就
⑤兄轼文学政事,皆出臣上             ⑥昔尝约祔于其廋,虽远不忍负也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①③④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颍滨遗老姓苏辙二十三岁时被推举参加“直言”考试,宋仁宗当时仁宗年纪大了,对政事的辛劳感到疲倦。苏辙趁着皇帝的询问,尽力去论说政事的得失。
B.神宗即位三年,急于使天下平安,苏辙上书谈论政事,当天就在延和殿被召见并回答了皇上的相关询问。皇上让苏辙做王安石的下属,王安石不同意。
C.元祐六年,皇帝下诏任命苏辙担任尚书右丞,苏辙上奏说想和哥哥一同任侍从官,竭尽能力知恩图报,但皇上没有听从。
D.苏辙闭门在家完成了《诗》《春秋传》《老子解》《古史》四部书。曾经抚摸着书卷感叹不已,认为后代有这方面专长的人,一定会从书里获取他需要的东西。
D.门复理旧学           杜:关闭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直言召人,而以直弃之,天下谓我何?”宰相不得已,置之下第,除商州军事推官。
(2)微仲直而暗,莘老曲意事之,事皆决于微仲。惟进退士大夫,莘老阴窃其柄,微仲不悟也。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颍滨遗老姓苏氏,名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