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中的节选文字,完成1—6小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选文所流露的情感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敬佩爱戴 |
B.惊讶恐惧 |
C.内疚同情 |
D.思念感激 |
联系全文看,阿长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下列概述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阿长是一个没有文化、粗俗、好事的人。 |
B.阿长是一个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人。 |
C.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烦琐之至的人,但有时也是一个具有 大神力的人。 |
D.阿长是一个很不幸,但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是一个热情、朴实,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 |
对选文划双横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寄托了作者对长妈妈深沉的怀念之情。 |
B.从全文看,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此结尾对阿长的“扬”达到了顶点。 |
C.地神是黑暗而又仁厚的,“我”祈祷神灵保佑,让阿长的灵魂得以永安。 |
D.此句不仅归纳了全文、升华了中心,还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凝聚力。 |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中的“确有伟大的神力”是“我”对阿长由衷的称颂。 |
B.文章不写阿长买书的过程是为了给读者留下足够的想像空间。 |
C.“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 了。”这番心理描写表明作者对阿长的关心询问并未放在心上,但并无瞧不起她,轻视她的意思。 |
D.“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一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作者当时震惊的情态。 |
文段中画横线句子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是( )
文中写叔祖的“疏懒”,写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A.侧面烘托 |
B.欲扬先抑 |
C.对比反衬 |
D.前后呼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