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实验中:⑴所依据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⑵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其中时间较难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⑶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拍下纸锥竖直下落的照片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选填“不变”、“一直变小”或“一直变大”),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1)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___,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__ (填“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3)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图中所示的物理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3)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得出什么结论?
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 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3)小李同学所在小组正确完成了实验并记录数据如下表:根据第2次实验数据有同学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他得出此错误结论的原因是: 。(4)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某物理小组在一一次探究活动中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表面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木板上的滑块通过轻绳绕过定滑轮,绳的另一端悬挂托盘。实验时,在托盘中放入适量的砝码,使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测量滑块的滑动摩擦力,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编号) ①木板的质量m1; ②滑块的质量m2;③砝码的质量m3;④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4。(2)滑块的滑动摩擦力表达式为f=_________。(用已知或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3)该实验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4)该实验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请你写出其中的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要测量一石块的密度。他按以下设计的步骤进行了实验:A.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V1B.将石块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忽略细线的体积),并记下体积V2C.将石块从量筒中取出直接放到已经调好的天平上测得了石块的质量m(1)由图可知,该同学测得的石块质量为___________g,体积为__________cm3,由此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2)按此步骤测得石块的密度值比真实值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 ___。(3)步骤A中“适量的水”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