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月 夜[唐]刘方平更深①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②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注】①更深:夜深了。②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首句“更深月色半人家”营造了 的氛围,由“北斗阑干南斗斜”中 “ ”一字可见夜已经很深了。清代文学家顾贞观评此诗“二十有八字无可用者,其‘透’一字妙甚。”请简析“透”字的妙处。
古诗词鉴赏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散曲中与“秋”“夕阳”相对应的景物分别是“ ”和“ ”。“小桥流水人家”的情景与“断肠人在天涯”的情思是否一致?请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赏析。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保姆。大堰河,今天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了雪使我想起了你。节选的第一、二节诗交代了哪些内容?诗人为什么舍去了大堰河的家世以及其它许许多多的生活遭遇,只写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第一节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作者开篇就写大堰河的墓地有什么作用?
古诗鉴赏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这首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本诗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8分)江 上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①。青山缭绕②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注】① 徊:徘徊。②缭绕:环绕。有人说“晚云含雨却低徊”中“低徊”的是诗人自己。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简要说说你的理解。“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富有怎样的哲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首联中的“二十三年”,说明 。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