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某班同学以“中国古代农业”为主题制作的展板,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共16分)(1)观察以上三幅图,归纳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的表现。(2)阅读上述图文,写出主持修建都江堰的人物及修建时期。依据材料概括都江堰的功能及它的修建在当时所起的作用。(3)如果再增加一个板块——生产经验的积累,我们可以把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放入其中。请写出该著作的名称及其作者。
(陕西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唐、两宋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比较表 (1)材料一中“丝绸之路”经过的A处是 (地名)。出使西域,并为开通这条道路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唐朝时,政府在这条商路上设置 (机构),为道路畅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依据材料二,说明“海上丝绸之路”从汉朝以来交往越来越发达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②依据材料二,说明“海上丝绸之路”从汉朝以来管理越来越规范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我选做:( )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前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历史条件。
(新疆乌鲁木齐卷)(2015新疆乌鲁木齐)“一带一路”战略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示意图 (1)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版图的标志是什么?图中“大秦”指的是当时哪个国家?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东西方有何影响? 材料二 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开始探寻前往东方的航路。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2)13世纪时,有本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书名是什么?15世纪开辟了绕非洲大陆前往印度航路的是哪个国家的航海家?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的交往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什么? 材料三 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出席“亚非国际”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是谁?他提出了什么方针?会议的圆满成功有何意义? 材料四 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4)1993年这个“共同体”又叫什么?对西欧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产生的影响是什么?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你认为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 材料五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5)此次会议通过了什么?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国家制定“一带一路”战略目的的看法。
【材料解析 10分】 材料一 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材料二 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颁布或废止法律,不得征收和支配税收,不得在和平时期征集和维持常备军;人民有信教自由……。 材料三 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材料四 秦政治体制示意图(如下图)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我们”指的是哪个城市国家(即城邦)?其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由此奠定了哪一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 (3)材料三是哪次革命中颁布的纲领性文件的主要内容?材料二和材料三共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了秦朝建立的什么政治制度?图中①处应填写 。哪次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统治?从此,什么观念深入人心?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与会代表广泛赞同,会议取得积极成果。会议宣言提出了尊重基本人权、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等指导国家关系的十项原则。宣言指出:“亚非会议宣布它确信按照这些原则的友好合作对于维持和促进国际和平和安全将会作出有效的贡献,而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合作将有助于促进大家的共同繁荣和福利。这就是“万隆精神”。 材料二 2013年9月、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倡议。“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符号,开展区域经济大合作,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繁荣。中国关于“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得到亚非国家广泛支持,已有5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和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对新中国外交产生了哪些推动作用?(4分。回答2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带一路”的构想与“万隆精神”具有什么一致性?(2分)
(山西卷)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材料二: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体著作。“泛爱众,而亲(接近)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等,意蕴深刻。材料三: 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冲破了封建神学对人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思想文化前提。材料四: 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家们开始以新的眼光来观察世界。薄伽丘的文学作品《十日谈》讲述了一个风趣幽默的故事;达·芬奇在《蒙娜丽莎》画中,刻画了一个人间少妇的青春之美;米开朗琪罗在教堂巨幅画《创世纪》中创作的众多鲜活人物,释放着震撼人心的光芒。(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2)概括材料二中孔子的思想主张。(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文艺复兴的性质,归纳薄伽丘等人作品反映的核心思想。(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四,比较孔子的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有何异同。(5)谈谈我们可以从孔子思想中汲取哪些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