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材料二:如图(1)材料二的人物是谁?(2)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创立的学说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3)他的主张是什么?(4)他对教育的贡献有哪些?(5)请用一句话评价该人物。(6)读了材料一的三句话,你受到什么启发?
合作与冲突、战争与和平是人类历史的常态,追求合作与和平是人类的美好愿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它的成立为国民大革命奠定基础,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它”指什么?(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最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3)抗战时期为保卫北平、天津而牺牲的国民党29军副军长是谁?八路军在华北战场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什么?(4)二战前夕,西方大国以图自保,推行“牺牲弱小,纵容侵略”的政策。该政策被称为什么?(5)二战中,不同性质、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为什么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6)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冷战的本质是什么?(7)两次世界大战后都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影响世界格局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对外交往伴随着历史发展的始终,历史因交往而跌宕起伏、异彩纷呈。 材料一 图2 材料二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跨洲铁路的修筑,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1500年后,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族之间有了直接联系、相互沟通。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密切联系的整体。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 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交通领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图1所示路线的开创者是谁?当时政府设置什么机构使它保持畅通? 图2所示路线“④”是谁开辟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是什么? (3)有人说,从1500年开始,人类的历史才能称的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历史在改革中不断前行,改革充满了智慧与艰辛。 材料一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违法犯罪的人)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同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宗室贵戚多怨望 。……后五月而秦孝公卒,……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1875年,李鸿章对日本驻华大使说:“对于近来贵国所举,很为赞赏。独有贵国改变旧有服装,模仿欧风一事感到不解,我国决不会进行这样的变革,只有军器、铁路、电信及其他器械是必要之物和西方最长之处,不得不采之外国。” 材料三 张元济写诗赞道:“南洲讲学开新派,万木森森一草堂。谁识书生能报国,晚清人物数康梁。” 材料四 ……在许多方面混淆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界限。生产队的劳力、资金、土地和财产被随便调用,取消了农民的自留地,出现了剥夺农民的情况。按劳分配的原则遭到破坏,发生了严重的平均主义。……许多地方的农民在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师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使秦民“勇于公战”和“怯于私斗”的原因。商鞅为什么被判以“车裂”之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的基本观点。并指出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3)材料三所反映的改革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说明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为解决上述现象的弊端,中国政府在1978年后实施了什么政策?
世界格局是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20世纪世界格局经历了多次大变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战前哪两大军事集团密切相关?二战后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其崩溃的标志是什么?(2)当今世界并不安宁,和平与动荡并存,但世界格局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是什么?(3)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政治形势,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至少答两点)
2015年5月9日,俄罗斯举行了庆祝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9月,中俄双方将共同举办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成立了什么组织?决定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国际会议是什么?(2)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的指挥者是谁?(3)国民党正面战争由防御到反攻的转折点是什么?为中国战区对日受降和在南京举行受降仪式做了必要准备的事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