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地球光照示意图(阴影区域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8分)(1)在N 附近的弧线上补绘箭头,表示地球自转的方向。(2)A、B两点中______点先迎来黎明;C、D两点中, 点先进入黑夜。昼夜交替的周期为 。(3)C点位于D点的 方向。A、B两点所在纬线名称为 。(4)南极圈内出现了 (极昼、极夜)现象。北极圈是北寒带和 带的分界线。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2013年3月22-3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共和国等四国进行国事访问和出席南非金砖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南非和巴西)领导人第五次会议。材料二:西北航道是指从大西洋经北冰洋进入太平洋的航道,以往因受冰封影响,航运有限;但2007年后发现海冰融化程度加大,航运条件已有改善。(1)习近平主席的专机于3月22日22时从北京起飞前往莫斯科,途中飞行4小时,到达莫斯科(东三区),当地时间是( ) A、3月22日17时 B.3月22日21时 C.3月23日3时 D.3月23日17时(2)①国重工业发达,尤其以 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A.能源、航空航天 B.能源、纺织 C.食品、航空航天 D.纺织、钢铁(3)近些年来,中国和③国经济发展迅速,被誉为亚洲经济发展中的“双子星”,受到世界普遍关注。两国发展经济共有的社会条件是 ( ) ①劳动力资源丰富;②矿产资源丰富;③政策优惠;④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⑤市场广阔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4)西北航道必须经过的海峡是( )A.马六甲海峡 B.土耳其海峡 C.直布罗陀海峡 D.白令海峡(5)如果西北航道进入大规模的商业运输,那将会对下列哪个国家的经济带来冲击( )A.美国 B.加拿大 C.俄罗斯 D.巴拿马(6)制约①国农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A.平原面积小 B.热量不足 C.能源资源不足 D.森林资源贫乏(7)有关④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南部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区,也是工业和主要城市集中的地区B.位于该国东南部的最大城市是该国的首都C.该国地跨南北半球,面积占南美洲的1/3, D.该国是发展中国家,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
读材料以及世界部分区域地图回答下列问题:2013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与5月13日-20日在法国巴黎举行。跟据图甲文资料完成问题。(1)下面能集中体现该国特点的是( )图甲A黄种人、红茶绿茶、泰姬陵 B黑种人、可可咖啡、金字塔C白种人、牛奶奶酪、凯旋门 D混血人、飞饼烤鱼、雪砖冰屋(2)世乒赛期间巴黎的天气情况可能是( )A会有阴雨天气 B气温日较差大 C天气晴朗,气温偏高 D每天午后会有暴雨(3)根据图乙中信息分析,中南半岛上山脉与河流分布的特点是 。(4)试分析该地区成为世界主要稻米产区的原因。①地形方面:河流下游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地带,地势低平,土壤肥沃。②气候方面: 。③劳动力方面: 。④生活习惯:长期以来,稻米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粮食。(5)南极气温比北极气温低的多。你能解释其原因吗? 。(6)近年来,北极地区的“白色”面积在逐渐减少,“蓝色”面积却不断扩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阅读材料结合下图,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3年5月19日~27日对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德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中国新任国务院总理的首次外交之旅。材料二:2013年2月18日巴基斯坦将瓜达尔港的经营管理权正式转交给中国。(1)、在中印签署的合作文件中,印度最不可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是( )
(2)、图乙所示区域气候与我国东部气候有相似性,共同特点是 。(3)西亚地区多年来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至少两点)(4)印度的气候气候,一年可分为三季,李总理访问印度时,正值 季。(5)我国进口的石油多来自西亚地区,如果运到瓜达尔港再由陆路输往中国,可以不必经过东南亚的重要航道 海峡,路程可大大缩短。(6)上述国家中的发达国家是 。(7)近年来,我国从德国进口的乳制品、牛羊肉等畜牧业产品数量逐年增加,简述德国畜牧业发达的原因。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从比例尺大小来看,该图所示范围应该 (较大、较小)。(2)描述该图区域内的地势特点 。(3)①②两条小河,适合发展漂流的是 。(4)出发前同学们认真研究地图发现,村庄分布很有规律,请描述分布特点。 (5)若B山顶气温为20℃,仅考虑海拨因素,则A山顶气温为 。(6)根据图上提供的信息,说说乙地发展成为城镇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7)在B山顶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据此推测当时的地理环境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中,A、B两省所在的地形区是。 (2)读"2012年西双版纳主要收入"图可知,西双版纳的经济支柱产业是 。西双版纳植物被称为"植物王国",其成因是。 (3)由"2012年攀枝花主要工业产值比重"图可知,攀枝花产值最大的工业部门是,简述攀枝花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自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