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政治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政治
  • 题型 综合题
  • 难度 较难
  • 浏览 17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12月,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中国,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的主要“元凶”有:高空较强的“大气颗粒物”污染传送、地区较多的人为排放“二次污染”、机动车尾气和北方冬季燃煤采暖。天气因素是触发和加剧雾霾影响的直接因素,但根本因素是持续的污染物排放,其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专家认为:治理雾霾要把已有的高污染工业排放量降下来,要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经济转型、能源结构调整。
材料二:在此次雾霾天气中,10个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有4个属于江苏省,为此江苏省人大代表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加快出台《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议案”。省人大常委会收到该议案后,组织相关委员会随即进行调研,考察了大气环境质量检测等设施和施工现场。江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将《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列入立法计划,在立法过程中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召开论证会和听证会。
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国家应如何解决材料一中存在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谈谈人大和人大代表在治理空气污染过程中应如何发挥作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3年12月,一场罕见的大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