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变动着的价格通过改变成本和收益引导人们的经济行为。由于少数公共物品(如生产生活用水、电力、燃气、公交等)和公共服务关系国计民生,完全由市场调节会造成诸多弊端,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它们的价格一般由政府来制定。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行使公共物品定价权力时,政府应如何提高决策的权威和公信力。
2010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局面。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关系,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双赢。联系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解决我国社会公平问题的主要经济措施。
我国就业形势一方面就业难,另一方面用工难。这“两难”是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困惑。能否清除认知障碍,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从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谈谈如何解决劳动就业问题。
2008年11月5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住房是人们在社会上安身立足的基本要求,然而过高的房价使得许多人望房兴叹,又造成各地商品房空置率居高不下。只要价格适中、设计合理、老百姓还是愿意掏腰包的。有关部门应加大市场调控力度,多建、快建普通老百姓买得起、买得着的住房,并大力发展住房金融,帮助广大群众早日实现住房梦。请从价格影响消费的角度,简要说明“过高的房价使得许多人望房兴叹”的现象。
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一个艰深的话题,贯穿于整个人类发展史。在与大自然相处的漫长时间里,人类先后度过了依赖自然、畏惧自然、政府自然的不同思维阶段,也产生了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主义论等不同的观点与论调,现如今,历经岁月的洗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脱颖而出,逐渐成为人类探寻人与自然关系的终极诉求。材料一:某市是个水网密布、河道众多的地方,市区范围内就有大大小小的河道212条,总长达到204公里。这些河道见证了人类观念从传统的“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巨大转变,历史上由于片面追求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水污染严重,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河道多年未进行大规模整治,形成不少“盲肠段”河道,河内淤泥、垃圾堆积严重,水体黑臭,水质恶化,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近年来,为完善河道循环功能、改善水体质量,该市已启动大规模河道整治行动,今年内计划对几十公里的河道实施全面清淤,加大“水都绿城”生态建设力度,以此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1)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人们的观念从“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转变过程。材料二:美国曾考虑在一条河流上建大坝。建大坝会影响一种小鱼的洄游,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终放弃了大坝的修建。这就是著名的“小鱼胜大坝”的来历。怒江是我国目前仅存的两条尚未开发的生态河流之一,其中鱼类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壮丽。这些年来,我国围绕要不要在怒江上建大坝的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一种观点认为:所谓“小鱼胜大坝”其实是“小鱼胜人类”,“自然胜文明”,是以“鱼道”来抑制人道,是与“以人为本”的思想背道而驰的。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怒江是在久远的地球演化中形成的独特的自然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与有限的自然资源已不堪人口重负。人类无止境的开发和利用,破坏自然规律,最终是要受到自然惩罚的,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之道。 (2)请你也来参与这场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用矛盾分析法阐释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