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 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xA=16.6 mm xB=126.5 mm xD=624.5 mm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
如图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 PO为橡皮条,两个测力计通过绳子拉橡皮条一端,使橡皮条水平。拉力的大小可从测力计中读取。对本实验:(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A.为减小测量误差,FA、FB方向间夹角应为90°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C.FA、FB和合力F的大小都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D.在测量同一组数据时,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不能变化(2)在此实验中,假如FA的大小及方向固定不变,那么为了使橡皮条仍然伸长到O点,对FB来说,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A.FB可以有多个不同的方向B.FB的大小和方向可以有多个值C.FB的大小和方向是唯一确定的D.FB的方向是唯一的,但大小可以有多个值
⑴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要用到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其电源频率为50Hz ,常用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 (直流电,交流电),它们是每隔___ s 打一个点。 ⑵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和让纸带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是( ) A.先接通电源,后让纸带运动 B.先让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让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 D.先让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 ⑶小车拖动纸带运动,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选出A.B.C.D.E、F、G,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图中未标出)。已知各点间位移。则: ①E点的瞬时速度VE=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②小车运动加速度a =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在“探索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 (1)某同学在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之前,将实验器材组装如图1所示.请你指出该装置中的错误或不妥之处(答出其中的两点): (2)(改正实验装置后,该同学顺利地完成了实验.图2是他在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s,由图中的数据可算得小车的加速度a为 m/s2.(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先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条的另一端到某﹣点并记下该点的位置;再将橡皮条的另一端系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像皮条. (1)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D.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要注意使两个弹簧秤的读数相等 E.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必须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用一个弹簧秤拉时记下的位置其中正确的是 .(填入相应的字母) (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①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是 . ②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实验中,有位同学做了一系列步骤,其中的两个步骤是这样做的: ①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与两个弹簧秤的读数F1与F2; ②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线沿原来的方向(即两个弹簧同时拉时橡皮条伸长的方向)拉橡皮条,记下此时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线的方向;以上两个步骤中均有疏漏或错误,分别是 在①中 ; 在②中 .
某人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 ①用已调零且选择旋钮指向欧姆挡“×100”位置的多用电表测某电阻阻值,根据如图1所示的表盘,被测电阻阻值为 Ω.若将该表选择旋钮置于直流10mA挡测电流,表盘仍如图1所示,则被测电流为 mA. ②现用已调零且选择旋钮指向欧姆挡“×100”位置的多用电表继续测量另一个电阻的阻值,将两表笔分别与待测电阻相接,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小,如图2所示,为了得到比较准确的测量结果,请从下列选项中挑出合理的步骤,并按 的顺序进行操作. A.将K旋转到电阻挡“×1K”的位置. B.将K旋转到电阻挡“×10”的位置. C.将两表笔的金属部分分别与被测电阻的两根引线相接,完成读数测量. D.将两表笔短接,对电表进行欧姆调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