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430

阅读下面的文章。
留一份寂寞给自己
①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你看那路上行人,行色匆匆,鱼贯穿行;你看那空中航班,南来北往,穿云破雾……哪一个不是为名,抑或为利而忙碌?正是因为太多太多的人把名利当作了人生的基点,才使得原本清静的世界喧嚣不已,才使得原本简约的人们繁忙不堪。然而,为名为利繁忙之余,倍感身心疲惫的人们却又常为终生碌碌无为而遗憾不止,于是在垂暮之年依然发出“可怜白发生”的人生哀叹!
②人生短暂如白驹过隙。名利于人,实乃身外之物,如何值得用弥足珍贵的生命去换取?如何值得用欢歌与笑语去赎买?再说“鹪鹩(jiāoliáo)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一腹。”人又何必用无谓的繁忙,去充塞自己人生的闲暇与安宁,去漠视自己人生的快乐与欢欣;为什么不给自己留一份至清至性的寂寞呢?
③只有留一份寂寞给自己,才能在寂寞中享受生活的真味,体味生命的快慰。真水无香,平淡最真。人只有在心无羁绊,思无杂念的境况下,才能看见生活的本真,还原生命的滋味,追寻到生命的乐趣。陶渊明辞官而归田园,抛弃虚伪和浮华,把一份寂寞留给自己,终于使自己体会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一份惬意,享受到“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的人生的三大快慰;方山子“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归隐山林,把一份寂寞留给自己,终于使自己享受到了“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的一份满足和快乐;刘禹锡隐居陋室,把一份寂寞留给了自己,终于品味到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一份诗情画意,享受到了一份“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心灵的恬静与快乐。 
④只有留一份寂寞给自己,才能在寂寞中坚守自己的本性,在坚守中丰厚自己。在现今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环境中,人只有留一份寂寞给自己,在寂寞中坚守本性,在坚守中励精图治,风发扬励,才不至于身心俱损,徒耗光阴,毕生一事无成,徒增感叹。真正珍爱生命的人,都懂得抛弃繁文缛节,崇尚简约,将自己置于一份寂寞之中,让有限的生命之火燃烧得最旺,生命之光照耀得最远。大学问家钱钟书谢绝一切采访,也从不在任何会议上露面,长期蜗居书斋,杜门避嚣,专心治学,终年过着深居简出的简约生活。他说:“我不愿意因为开着无谓的会,做着无聊的事,说着不痛不痒的话而浪费生命。”结果钱先生著述等身,人生丰厚无比。
⑤只有留一份寂寞给自己,为心灵腾出一个宁静的空间,才能反躬自省,感悟生命。老子说:“五色令目盲,五音令耳聋,五味令口爽。”一个生活在喧嚣嘈杂社会中的人,如果不能心有定力,就容易随波逐流,进而丧失心志和灵魂,人也就变得平庸甚至庸俗。因而,一个人,只有留一份寂寞给自己,时常给心灵腾出一个宁静的空间,让心灵遨游于天地,才能“养天地之正气”;让言行比照于贤人,才能“法古今之完人”,才能“吾日三省吾身”,才能“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才能达到心灵的饱满和充盈。
⑥由此可见,留一份寂寞给自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人啊,与其无谓地在喧闹中为名利忙碌,不如留一份寂寞给自己,让自己在寂寞中嬗变,变得飞扬而超越。
阅读全文,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第④段列举大学问家钱钟书的事例,其作用是什么?
请具体分析第⑤段的论证过程。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①段引用司马迁《史记》中的语句目的在于引出论题,同时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B.第②段在文中起过渡作用,段末的疑问句自然引出下文三个分论点。
C.第③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有力论证了“只有留一份寂寞给自己,才能在寂寞中享受生活的真味,体味生命的快慰”的观点。
D.全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即开头提出话题,主体从三个方面论证论点,最后归纳总结,发出号召。条理清晰,论证严密。

读了本文,你对“寂寞”又有了怎样深刻的认识?请结合以下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治学的第一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也就是说做学问成大事者,必须登高望远,明确目标方向,耐得住寂寞。
材料二:《名人传》中的音乐巨人贝多芬,在两耳失聪后,长期隐居在维也纳乡村,他谁都不肯接见。他厌恶别人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寂寞和安静。他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心血都用在音乐创作上,完成了《命运交响曲》《欢乐颂》等著名的音乐作品,最终成为时代的巨人。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章。留一份寂寞给自己①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