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文言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1775

【古文阅读】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
[乙]
太宗曰:“兵有分有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苻坚初得王猛,实知兵,遂取中原;及猛卒,坚果败。吴汉为光武所任,兵不遥制,故汉果平蜀。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①[太宗]这里指唐太宗。②[靖]指唐代名将李靖。③吴汉,东汉大将。他和副将刘尚奉命讨伐割据蜀地的公孙述。分屯,分兵驻扎。④[王猛]前秦名将。⑤吴汉得到光武帝刘秀的信任,用兵不会受到来自皇帝的制约。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而衰(   ) 望其旗(    )  为善此者(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逐齐师取中原 B.登轼望之败于淝水
C.战长勺贤材人远矣 D.猛卒徐公何能君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彼竭我盈,故克之。
译句:                                                           
(2) 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
译句:                                                             
[甲][乙]都谈到了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曹刿认为克敌的最主要因素是                       ;唐太宗和李靖认为                            是制胜的法宝。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古文阅读】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