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应是________(选填直流或者交流)电源,通常的工作电压为________V,实验室使用我国民用电时,电磁打点计时器每隔________秒打一次点,如果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即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秒。当电源频率低于50Hz时,若仍按照50Hz计算,则测出的速度值将比真实值________ (选填大或者小)
测量一未知电阻的阻值.(1) 某同学首先用多用电表粗测电阻的大小,将多用表选择开关置于×10Ω挡,调零后,将红黑表笔分别接电阻两端,发现指针读数如图所示,则所测阻值为________Ω.(2) 接着该同学计划用VA法准确测量电阻的阻值,提供的实验器材有:8V直流电源;电压表(0~10V,内阻约20kΩ);电流表(0~50mA,内阻约10Ω);滑动变阻器(0~20Ω,1A);开关和导线.请根据实验要求和提供的器材,参考下面未完全连接好的实物电路在下面虚线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并完成下面实物电路未连接的导线.(3) 实验中移动变阻器滑动头,记下多组电流表、电压表读数(U,I),然后在坐标纸上作出UI图线,图线的________大小表示待测电阻阻值.在这个实验中,测量值________真实值.(填“>”“=”或“<”)
人骑自行车由静到动,除了要增加人和车的动能以外,还要克服空气及其他阻力做功.为了测量人骑自行车的功率,某活动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在离出发线5m、10m、20m、30m、……70m的地方分别划上8条计时线,每条计时线附近站几个学生,手持秒表.听到发令员的信号后,受测者全力骑车由出发线启动,同时全体学生都开始计时.自行车每到达一条计时线,站在该计时线上的几个学生就停止计时,记下自行车从出发线到该条计时线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每个计时点的时间都取这几个同学计时的平均值):(1)以纵轴代表自行车运动的距离s,横轴代表运动的时间t,试作出s-t图。(2)根据(1)作出的s-t图知,自行车在每一路段内的速度变化不是很大,因此可以用每一段的平均速度代替该段的速度.请计算出上述表格中空缺的①、②处的数据:① (m/s);② (m/s)。(3)本次实验中,设运动过程中,学生和自行车所受阻力与其速度大小成正比,其比例系数为15Ns/m则在20m—30m路段的平均阻力f1与30 m—40 m路段的平均阻力f2之比f1∶f2= ;若整个过程中该同学骑车的功率P保持不变,则P= W。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题25—1 图所示(1)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应保持 ▲ 不变;为了直观地判断加速度与力 的数量关系,应作出 ▲ 图象(选填“”或“”).(2)为了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应保持 ▲ 不变;为了直观地判断加速度与质量的数量关系,应作 ▲ 图象(选填“”或“”)(3)为减小实验误差,盘和砝码的质量应比小车的质量 ▲ (选填“小”或“大”)得多.(4)题25—2 图为某同学在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他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 s.为了由v t 图象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他量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求出打各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其中打计数点3 时小车的速度为 ▲ /ms.根据纸带小车做的为 ▲ (选填“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
某同学为了测电流表A1的内阻r1的精确值,准备了如下器材:
E.滑动变阻器R1:0~10Ω,额定电流为1AF.滑动变阻器R2:0~1000Ω,额定电流为0.2AG.电源E:电动势为6V,内阻较小H.导线、电键要求:电流表A1的示数从零开始变化,且能多测几组数据,尽可能使电压表的表针偏转范围大。①实验中电压表应选用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填器材前面的字母序号);②在右上方虚线方框中画出测量用的电路图;③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电流表A1的内阻r1,其中电压表的示数用U表示,电流表的示数用I表示,则所测电流表A1的内阻r1巧的表达式为 。
如图所示为“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图。图中A为小车,B为装有砝码的小桶,C为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通过纸带与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相连,计时器接50Hz交流电。小车的质量为m1,小桶(及砝码)的质量为m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实验时,某同学由于疏忽,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步骤,他测量得到的a-F图像如右图所示,可能是图中的图线 。(选填“甲”、“乙”、“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