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历史
  • 题型 综合题
  • 难度 较难
  • 浏览 1931

近代以来,一些政治词语的翻译和使用几经波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总统】
材料一   1817年(嘉庆二十二年)两广总督蒋枚钻在向朝廷报告有关美国船只走私鸦片问题时,称米利坚“该夷并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阉轮充。”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一册
(1)材料一中将美国总统当成了什么人?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1861年的《大美联邦志略》,则称总统为“国君”:“军务大权,不分邦国,凡水陆之兵将,概归国君节制”、“行事之权,专于国君”。
——引自裨治文《大美联邦志略》
(2)如何看待材料二中对美国总统的理解?
【民主】
材料三   19世纪50年代,Democracy(民主)被翻译为“众人的国统,众人的治理,多人乱管,小民弄权”
——引自麦都思主编《英汉字典》
材料四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思想界逐渐不再沿袭以往字典中惯用的“乱管”、“弄权”的字眼来解释民主,商务印书馆在1902年出版的《华英音韵字典集成》,对Democracy(民主)的解释,解释为“百姓操权”。
(3)上面这两则材料中对民主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哪些认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近代以来,一些政治词语的翻译和使用几经波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