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清朝林纾的《湖之鱼》,完成题目。
林子①啜茗于湖滨之肆②,丛柳蔽窗,湖水皆黯碧如染,小鱼百数来会③其下。戏嚼豆脯④唾之,群鱼争喋⑤;然随喋随逝,继而存者,三四鱼焉。再唾之,坠缀葑草⑥之上,不食矣。始谓鱼之逝者皆饱也。寻⑦丈之外水纹攒动争喋他物如故。
余方悟:钓者将下钩,必先投食以引之。鱼图食而并吞钩。久乃知,凡下食者皆将有钩矣。然则名利之薮⑧,独无钩乎?不及其盛⑨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选自木刻本《畏庐文集》
【注释】①林子:林纾(shū)自称,中国近代文学家、翻译家。②肆:指茶馆。③会:汇聚。④豆脯:豆豉之类佐餐小食品。⑤喋:成群的鱼儿吃东西。⑥葑(fēng)草:水生植物。⑦寻:长度单位,八尺。⑧薮(sǒu):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后比喻人或东西聚集的地方。⑨盛:多,频频。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然随喋随逝( ) ②争喋他物如故( )
③久乃知( ) ④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必先投食以引之
A.卷石底以出 | B.全石以为底 | C.以其境过清 | D.盖以诱敌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林 子 啜 茗 于 湖 滨 之 肆
翻译下列句子。
(1)不及其盛下食之时而去之,其能脱钩而逝者几何也?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由观鱼喋食而引发人生感悟,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其蕴含的深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