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夏日三首(其一)张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问:颈联中哪二字最为传神,请指出并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湖上晚归蒋士铨湿云鸦背重,野寺出新晴。败叶存秋气,寒钟过雨声。半檐群鸟入,深树一灯明。猎猎西风劲,湖心月乍生。(1)“寒钟过雨声”一句中,“过”字很见功力,请分析。(2)诗的尾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题。相见欢朱敦儒①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1)上片“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2)“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谒金门李好古①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谁在玉关②劳苦?谁在玉楼③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注①李好古:南宋词人。少年时曾立志沙场杀敌,可惜功业未成。②“玉关”,原指玉门关,后泛指边塞。③“玉楼”,华美的高楼,代指歌舞之地。(1)词的上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中吕普天乐张养浩楚《离骚》,谁能解?就中之意,日月明白。恨尚存,人何在?空快活了湘江鱼虾蟹,这先生畅好是胡来。怎如向青山影里,狂歌痛饮,其乐无涯。(1)这首小令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概括。(2)在小令中,作者对屈原寄寓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元·张养浩①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②。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注①张养浩,元代著名散曲家。官至礼部尚书,居官清正,敢于犯颜直谏,后借故辞官归隐。②风流:美好的风光。(1)有人评价这首元曲“一‘愁’笼罩全曲”,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写“愁”的。(3分)(2)这首元曲的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