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杜鲁门在1949年1月20日就职演说中讲到:“本世纪上半叶的特点是:人权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粗暴的践踏,以及经历了历史上两场最可怕的战争,我们这个时代最迫切的需要是学会和睦相处。”请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结合你所学的有关知识,写一篇在200字以内的历史小论文.题目:“好一个和睦相处”
下列观点中,最有可能得到李贽赞同的是
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
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西方“起初城市即是村庄,但不久就开始在工业、政治、建筑各方面显露出城市的特征。城市必须设防自卫,须有市政厅作为市民行使政治权力的集会场所。城里还必须有教堂作为礼拜的场所,既在精神上,也在建筑上耸峙于全城之上。”(《城市的性质》)这样的叙述能否适用于说明中国城市的特征?A.将“教堂”改为“佛寺或道观”,也能用于中国B.将“教堂作为礼拜的场所”改为“宗庙作为祭祀的场所”,也能用于中国C.对中国城市而言,几乎完全不适用
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变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