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1930年5月,美国通过霍莱一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平均提高约40%。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30年代的关税战。到1931年底,先后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60-100%。此外,法国采取“输入限额制”,德国创立“以货易货”的外贸制度,为其他国家所效法。1934年的世界贸易额降到1929年的34%。在维护世界信贷货币体系方面,金本位制客观上起着维系和支柱作用。但是1931年9月英国被迫放弃金本位制,从而刺激了出口,抑制了进口。这一新经验很快为其他国家所接受,4个月里有 15个国家先后放弃金本位制,于是世界货币体系瓦解。1933年6月12日—7月27日,美、英、法、德、意、日等66个国家的代表在伦敦召开世界经济会议,在关税与贸易问题上,美国主张各国将现行进口税降低10%,英国则要求各国先把关税调到均等水平再降税率,结果美英方案均未通过。在稳定货币问题上,英、法、意等国坚决要求美国稳定美元,但美国为提高国内商品价格挽救本国经济,坚决拒绝稳定美元,结果双方陷入困境,7月27日修会后再也没有复会。
——《20世纪世界史》
材料二: 经济风暴的另一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害国际关系的程度。……1933年在伦敦召开的世界经济会议就是一次使人惊恐的大失败,“经济上的独立”即经济上的自给自足逐渐成为通常公认的民族目标。与此密切相关的是为裁减军备所作的种种尝试逐渐停止,让位于各种大规模地重整军备的计划。这时正在积聚起来的武器装备必然迟早会得到使用,但使用它们还需要有某种理由;“生存空间”便是最明显的理由。这是希特勒新创的术语,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和日本的军事领导人也使用了与此类似的说法和论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召开的背景及主要宗旨。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失败的原因,说明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