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 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某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许多方面“大体接近近代社会价值取向”。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是
史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说明强大的诸侯国
“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自1925年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各地为纪念他相继以“中山”命名公园。截至2006年6月,中国已有41家(其中台湾10家,澳门1家),日本1家,加拿大1家,共43家。为纪念一人而命名几十家公园全球也只此一份。对此现象解释准确且组合完整的是 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得到了各国人民的敬重 ②人们对其天下为公、与时俱进等精神品质的尊敬 ③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直到今天都始终具普世价值 ④以孙中山先生冠名公园,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特定产物
国民党一大召开后,孙中山解释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在1925年他又说“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这种说法在当时的积极作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