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概括分析题
鲁迅在书写儿童时,其实也没有忘记刻画出其单纯中可能复杂的另一面。中国现代小说开山之作《狂人日记》中,鲁迅对儿童的书写就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单纯,乃至吊诡。作为狂人的“我”,却一开始就看到孩子们“脸色也都铁青”和诸种议论,再联系到死去的可能被吃(包括被“我”吃)的妹子,小说在篇末的呐喊“救救孩子”就很引人生疑。而实际上,这应当是一种绝望的呐喊,“在作品的内在逻辑中无法看到救救孩子的现实可能性。”所以,小说中,孩子一面吃人,一面也(可能)被吃。《孤独者》中的孩子命名为大良、二良(其实慢慢都不良了)有其天真的一面,但同时也是世态炎凉的风向针。在魏连殳落魄的时候,他们也不吃其东西;而魏社会地位变高的时候,他们也甘于被戏弄、趋炎附势。而文中被过继的孩子背后却也包含不纯目的,觊觎魏之遗产(老家的房子)。甚至有个很小的刚会走路的孩子对着魏学会说“杀”,恶性得以彰显。《故乡》中的少年闰土和“我”自然呈现出一种天性的和谐、自然与游戏玩伴互补关系,甚至王富仁以之为传统道家天人合一、和谐美满的关系。同样,宏儿和水生之间也是一种类似融洽的关系。问题在于成人世界或现实社会中的游戏规则、伦理道德却始终如影相随,不仅“我”和成年闰土无法沟通、叙旧,而且闰土对水生说,“水生,给老爷磕头。”儿童的世界也因此被感染。鲁迅其实通过这二重世界的差异来反思希望和社会改革之路。
结合具体作品概括“鲁迅在书写儿童时,其实也没有忘记刻画出其单纯中可能复杂的另一面”的具体表现。
答:
作者为什么说“小说在篇末的呐喊‘救救孩子’就很引人生疑”?
答:
结合本文联系实际思考“少年和谐、自然,成年后无法沟通、叙旧”的原因。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