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条约和协定,使中苏两大国家的友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军,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和平。”(《毛泽东与赫鲁晓夫决裂前后》)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苏两国之间形成同盟关系 ②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③维护了东亚地区和平,有效地防止该地区战争爆发 ④体现了新中国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召开多次重大会议,讨论经济体制改革。以下会议和内容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二届三中全会——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B、十四大——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十四届三中全会——国有企业试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十五大——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
改革开放后,新中国对台方针经历了从主张武力解放到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大变化。以下史实中,最能体现这一转变的是( )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记载:“孙中山看到,尽管西方列强拥有繁荣、独立与民主,但他们也为工业化的问题所困扰。为预防资本主义的罪恶,孙主张节制资本,以防止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外,鉴于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加而带来持久的土地问题,孙提倡平均地权,从而实现远古时代‘耕者有其田’的乌托邦梦想。”材料表明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对他的观点解读错误的是( )
严复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1872年,赴英国学习海军。1897年创办《国闻报》,宣传维新变法。1911年,创作大清国歌《巩金瓯》。1915年5月,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1921年10月27日,因抽鸦片而染上哮喘病久治不愈的严复在福州去世。在其墓碑前的一块卧石上,刻有四个大字:“惟适之安”。结合所学知识,以下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