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材料一: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摘自《田令》材料所引内容出自哪次重大改革?效仿中国哪一历史时期?它对日本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有一次与它相似的改革,试说出它的名称从这两次改革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材料二: 4、从材料二中你能获哪些主要信息?5、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中日青少年对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应持何态度?
1992年,台湾"海基会"和大陆"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材料1:如图是西周一件青铜器上,一个奴隶主向另一个奴隶主购买五名奴隶,标价是一匹马加一束丝。材料2:如图是商朝一件著名的青铜器。(1)根据材料1的文字描述,写出图中A、B两处的算术运算符号。(2)材料2的青铜器名字叫什么?还有哪些青铜器让你印象深刻,请你写出来。(3)图中反映的是西周时的什么情况?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实质性问题?(4)有人说:“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文明是建立在奴隶的悲惨命运上的。”结合材料和你所学的知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1)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谁?和他一起打败蚩尤部落的是谁?(2)至今海外华人常怎样自豪地称呼自己?(3)如图,“轩辕”时期有许多发明创造,请你写出来。(4)“轩辕”之后,我国黄河流域又出现了哪几位杰出的部落首领?
如图,回答问题:(1)这种制度是哪个朝代的?名称是什么?(2)西周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3)看图按自上而下的顺序写出图中各层次的名称。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十九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人民斗争的矛头开始指向帝国主义……“保护中原,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稜,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但这一斗争最后在凊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随后,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奧等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折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道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请回答:(1)“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指的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哪一次斗争?(2)材料所指“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3)“赔款白银4.5亿两”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4)“清政府禁止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对中国有什么危害?(5)这一不平等条约对清政府及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