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际圈】一位忧心忡忡的妈妈进行心理咨询时说:我的儿子上初中二年级了.最近班主任总跟我反映,说他不合群,下课后,别的孩子都成群地做游戏、聊天,他就喜欢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同学叫他玩,他也会去,但去了就楞楞地站在一边,一点都不活跃。每逢周六、周日或者寒暑假,他总是自己在家上网、看书,很少出去。见了老师、同学或者熟人,他一般一低头就过去了这位同学在交往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会给他带来怎样的影响?他应该如何摆脱当前的困境?
目前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公信力的微波平台无疑是央视网微博。它是中央电视台下属官方微博,内容包含多个央视频道微博。作为央视的一名忠实粉丝,张亮经常浏览央视网微博,并顺手“点个赞”、“吐个槽”。以下是张亮最近一次浏览的央视网微博,请认真阅读微博内容,回答下列问题:请你结合以上“热门微博”的内容,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小亮“点赞”或“吐槽”的原因。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在生活中扮演着子女、学生、朋友、社会成员等角色。在这些角色中,我们不断成长。为了能扮演好这些角色,某校八年五班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现请你参与,期待你的出色表现。(1)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总结了走近父母的方法。请你列举两种向父母表达爱的方式。(2)与老师进行沟通,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方法。与老师沟通的方法有哪些?(3)有人认为,是否文明礼貌只是个人私事,与他人无关。你赞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暑假,来自台州和杭州不同学校的20名同学参加了中韩少年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根据情景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情景一,说说合奏表演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2)这一风采折射出什么样的中国精神?(3)说说我们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中外文化交流友好往来的使者?
【乐乐的一天】乐乐是一位八年级的学生,以下是乐乐一天的学习与生活。请你跟随乐乐的脚步,一同体验成长并思考人生:【7:00】乐乐吃过早餐后,为爸爸妈妈倒了两杯热开水,盛好了两碗稀饭。接着,乐乐与刚起床的爸妈道别,背上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1)乐乐的行为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个观点?并简要谈谈乐乐为什么要这么做?【9:30】课间操时间,乐乐参与校园文明督导检查。他们发现了两位同学在故意破坏自行车,并且前两次也是他们俩作案。两位同学连声求饶。文明督导队员东东说:“算了,宽容宽容他们吧!”西西却说:“不行,学校已经三令五申了,应该让他们接受学校的纪律处分。”(2)乐乐该不该宽容这两位同学的行为呢?请结合教材知识和情境材料分析。【10:00】第三节课,数学老师安排单元考试。乐乐复习充分,胸有成竹,解答题目时一气呵成。突然,他接到了好朋友楠楠的求救信号,原来楠楠在最后一题卡壳了。(3)如果你是乐乐,会作何选择?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从两个角度来谈)【12:30】乐乐正在书房里做作业。突然,门外响起了敲门声。乐乐透过“猫眼”看到班主任来家访了。此时,爸爸妈妈还没有回来,乐乐该怎么办?(4)请你为乐乐设计一套待客(师)之道。【14:55】电脑课上,乐乐打开了网页,开始看新闻、交朋友、查资料……网络生活很丰富,网络交往很诱人。(5)在精彩的网络世界中,乐乐应该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呢?【15:50】体育课上,班上男生们分成两队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突然,童童成功断球,乐乐防守时重重摔了一跤。眼看童童就可以轻松上篮得分了,他却停下了脚步,将乐乐扶了起来,询问他的受伤情况。乐乐十分感激,童童却说:“没什么,我们是对手,更是朋友。”(6)乐乐应该如何理解“我们是对手,更是朋友”这句话?(7)请你就处理好“我们是对手,更是朋友”的关系提两条合理化建议。【17:00】放学路上,乐乐经过一家商场的门口,捡到一个装满现金和不少证件的钱包。“我发财了!”乐乐心动了;但很快地他又冷静下来,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于是,乐乐留在原地等候了十几分钟,将钱包交还给失主。失主千恩万谢,直夸乐乐是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8)诚信是金。诚信的基本要求是什么?(9)如果乐乐选择溜走,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19:00】新闻联播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闻联播二:“2014年APEC领导人会议周活动于11月5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美食文化、服饰文化、表演艺术、历史文物……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成为APEC会议的亮色,助力中国完成了这次精彩的国际亮相。”乐乐收看完这两则报道,陷入了沉思:(10)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坚持哪“三个依法”和“三个法治”?(11)在APEC会议期间与外国友人的交往中,面对不同的文化,我们应采取什么态度?(12)在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做一名友好往来的使者?
【感动中国 感动你我】 材料一:“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2015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材料二: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89岁高龄的于敏;从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1)“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专注于国家的氢弹事业。”从于敏院士的事迹中启示我们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2)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如何为集体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