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历史
  • 题型 综合题
  • 难度 较难
  • 浏览 8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
朕(雍正帝)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清王朝),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
材料三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本”与“末”各指的是什么?这种表达方式反映了怎样的社会观念?结合所学分析其合理性。(6分)
(2)材料二中的“时势”是指什么?“人为地隔绝于世”反映了当时清政府怎样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分析其危害。
(3)材料三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