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郑能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玻璃板中观察到了蜡烛A的像。(1)为了探究像和物的大小关系,他拿出另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则蜡烛B (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直至看上去 ,由此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相等。(2)郑能同学还得出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据此,用图乙所示方法测视力时,镜中视力表的像到人的距离为 m。
用伏安法测量标有电压为2.5V的某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根据电路图完成图乙中实物连接; (2)如图丙所示,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电流表的读数为 A,此时小灯泡的电阻为 ((保留1位小数); (3)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多次测量,画出了小灯泡中电流随其两端电压变化的U—I关系图像(如图丁),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之比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 . (4)若将这样的两个小灯泡串联后接在电压为1V的电源两端,则此时两个小灯泡的总电阻为 Ω. (5)为测量待测电阻Rx阻值,甲同学设计了如图A所示电路(R为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并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他把缺少的步骤补全,并写出Rx的表达式. 实验步骤:A.按照设计的电路图连接电路; B.闭合S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1; C.表达式:Rx= (用已知物理量和测量出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6)为测量待测电阻Rx阻值,乙同学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电路,R0的阻值已知且电源电压不变,她能不能测出Rx的阻值?答: (填“能”或“不能”).因为 .
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5Ω、10Ω、20Ω. (1))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无示数,而电压表有示数,约为电源电压,原因可能是 ; (2)排除故障后,进行实验,实验中多次改变R的阻值,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记下 电流表的示数,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电流随电阻R变化的图像; ①由图像乙可以得出结论: ; ②上述实验中,小明用5Ω的电阻做完实验后,然后将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电压表的示数将会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 V,然后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3)实验室提供了三个不同规格的滑动变阻器:A:“30Ω 2A”,B:“50Ω 1A”,C:“100Ω, 0.1A”,要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滑动变阻器 (填代号)
如甲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 (1)该实验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 的关系. (2)该实验中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 (选填“A”或“B”)的动能,该动能是 由______能转化而来的. (3)该实验中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静止滚下与物体B碰撞时 (选填 “碰前A”、“碰后A”、“碰前B”或“碰后B”)的速度,它是通过 (选填“高 度”或“质量”)来改变的. (4)若在实验中,由于木板较短,物体B碰后滑出木板,在不改变原有器材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碰后物体B能始终在木板上滑行?方法是 . (5)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6)这个实验中,利用 ___________来比较物体的动能大小.下列实例中与此实验方法相同的有 .(填编号) ①认识电流大小时,用水流进行类比; ②用红墨水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来认识分子是运动的; ③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 (7)为了让质量不同的甲、乙两球获得相同的初速度,有同学认为可以不用让两球都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滚下,而是设计了如乙图装置,只要每次让两球压缩弹簧到同样的形变程度后自然释放即可.不考虑各种能量损耗,该方法 (合理/不合理).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第l 、2 、3 次实验装置分别如下图中的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1)比较第1 次实验和第2 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 (2)第3 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 J,机械效率是 . (3)第3 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 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 (选填“增加”或“减小”).因而,由第2 、3 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自重大小有关. (4)综合上述结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增大有用功, 额外功(选填“增大”或“减小”).
物理实验复习时,小美和小丽再探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杠杆右端下倾,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这样做的目的: 。 (2)小美先将杠杆调节至水平位置平衡,在左右两侧各挂如图甲所示的钩码后,杠杆的 端下降.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不改变钩码总数和悬挂点位置,只需将 即可. (3)小丽还想探究当动力和阻力在杠杆同侧时杠杆的平衡情况,于是她将杠杆左侧的所有钩码拿掉,结果杠杆转至竖直位置,如图乙所示.小丽在A点施加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拉力F,却发现无论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杠杆拉至水平位置平衡.你认为原因是 . (4)他们认为(2)问中拉力是做功的.如果水平向右的拉力F大小不变,OA长L,将杠杆从竖直位置拉着转过30°的过程中,拉力F做功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