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略图”及“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完成下列要求。(1) 图中虚线①、②代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其中②界线是 、 、巫山、 。(2)黄河、长江均注入 洋,其大致流向为 ,由此判断我国的地势特征是 。(3)简要分析长江、黄河上游河段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下面是小云和她的同学到我国不同的地区观光旅游所拍摄的照片,根据照片及相关介绍回答问题。 (1)小云所说的“雪域高原”指的是 高原,该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和“ ”。 铁路的建成,结束了西藏不通火车的历史。 以下对去西藏旅游,所需携带的物品及其原因的解释,错误的 (填字母)。A.要带防晒霜——高原上紫外线强B. 携带的物品尽量轻便——高原氧气不足,爬山体力消耗大C.要带防寒衣物一一高原上昼夜温差大D.要带溜冰鞋——高原上随处可见设施完善的溜冰场,溜旱冰乐趣多(2)小军看到的美丽草原位于 高原,当地是我国 族(少数民族)的聚居区。对这个高原地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A. 雪山连绵 B. 地表坦荡 C.地形崎岖 D.千沟万壑(3)小刚所看到的一望无际的麦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当地的耕地类型以 (旱地或水田)为主,我国旱地和水田的分布大致以 (山脉)—— (河流)一线为界。(4)小红所到的鱼米之乡位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 地区,该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根据照片说出该地区在自然或人文方面的一个特点 。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11年底,世界最长的跨国天然气管道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已实现全线正式通气。该工程外连源自土库曼斯坦的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霍尔果斯,南至广州、深圳和香港,是世界上最长的跨国天然气管道,在30年的运营期内,每年将从中亚地区向中国稳定输送约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相当于2007年我国国内天然气总产量的一半左右。该工程将国内外天然气输送到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为东部地区提供清洁能源,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材料二:我国四大工程示意图(1)图中天然气的运输方式是( )A.铁路 B.管道 C.公路 D.水运(2)“西气东输”的天然气主要来自国内的 盆地,和国外的 地区,是从 口岸进入我国。(3)简述西气东输的意义: 。(4)西电东送确定了三条路线,南线的终点是我国的 工业基地,该基地的工业特色是 ,与该基地毗邻的特区是 ,该特别的行政区工业产值的40%为电子工业所创造,说明该地区的工业已由传统的 密集型工业向 密集型工业转化。(5)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将从长江下游的扬州附近取水,以 为主要输水渠道,利用现有的湖泊、河流缓解1150千米输水沿线上淮河、 河流域以及胶东地区的输水问题。(6)专家认为跨流域调水,包括南水北调并不能彻底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你认为还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7)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其建设过程中最不利的因素是 (填字母)。A.空气稀薄 B.高山峡谷多 C.太阳辐射多 D.冻土层深厚
读下图,回答问题。(1)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农作物依次是
(2)图内表示的经济作物集中产区中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作物有 和 ,最大产区分别是 和 。(3)下列地区分别以哪种油料作物或糖料作物为主?台湾岛 ;内蒙古 ;山东 ;长江三角洲 。
请根据右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对河流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线经过的山脉是 ,该线南北两侧的耕地类型有明显差别,南侧以 为主,北侧以为 主,这条界线与________毫米降水量线相吻合。(3)B线的东南一侧受 影响明显,所以称为季风区。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 (海洋或陆地),盛行的是偏 (南或北)风。(4)C线的西北部的河流多为 流河。D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5)上地理课时,老师请同学们交流旅游体会。小华、小明、小丽、小玲分别谈了各自的最深感受。你能猜出他(她)们去了图中的哪个地方吗?请把图中正确的编号填在后面的空格上。小华:“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小丽:“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小玲:“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小明:“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泰安市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欧洲西部及东南亚人们的饮食习惯”进行了探究。根据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和图片资料分析回答。问题一:欧洲西部居民餐桌上为什么常见牛羊肉、奶油、奶酪等食品?问题二:东南亚地区人们为什么多以大米为主食?问题分析:(1)问题一: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联系图(填出空格上字母所代表的地理名称)。(2)问题二:由于东南亚主要以 和热带季风两种气候类型为主,降水丰富,热量充足;在许多河流下游的冲积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很适合种植____(粮食作物),并且产量很大。探究结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个地方人们的饮食习惯主要与当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地理要素有关。(至少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