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组"吹气球"实验,三套装置如下图:
(1)甲装置: ①仪器 a 的名称为.
②向 a 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气球大小没有变化,说明该装置气密性。 (2)乙装置: ①若生成 O 2 使气球胀大,则锥形瓶中所装的固体物质可以是。 ②若生成 H 2 使气球胀大,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若锥形瓶中装有 N a O H 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 (3)丙装置: 若锥形瓶中盛满 C O 2 ,欲使气球胀大,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
科学发现往往源于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研究。
(1)如图甲进行白糖溶解实验,根据图中现象判断:溶液② (填“是”“不是”或“可能是”)白糖的饱和溶液。
(2)如图乙所示,小科利用集气瓶收集从导管导出的氧气时,每隔一段时间,他就取出导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可是他始终没有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小科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是 。
从生活经验到定性实验,再到定量实验,科学方法的进步推动科学的发展。
材料一:公元前,亚里士多德认为万物都是由火、空气、土和水四种元素组成的,他把元素定义为其他物体可以分解成它,而它本身不能再分割成其他物体。
材料二:17世纪,玻义耳认为元素是只能通过实验证明不能再进一步分解的物质。他把严密的定性实验方法引入科学中,认识到“混合”和“化合”的不同,把“混合”叫“机械混合”,把“化合”叫“完全混合”。
材料三:18世纪,卡文迪许用酸与金属反应得到“易燃空气”,这种气体在空气中燃烧形成小露球。拉瓦锡知道后,进行定量实验,发现“易燃空气”与“氧”化合生成水的质量?两种气体消耗的质量,从而得出水是两种气体的化合物,而不是一种元素。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混合”后的物质,其类别属于纯净物中的 。
(2)材料三作为“水不是一种元素”的证据,应在“?”处填 。
2020年12月,贴满"暖宝宝"的嫦娥五号返回器图片(如图1)火遍全网。给返回器贴"暖宝宝"是为了防止它携带的推进剂无水肼(N 2H 4)凝固。
(1)无水肼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模型如图2所示,图中甲表示的元素是 。
(2)下列关于无水肼说法正确的有 。
无水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
无水肼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无水肼分子由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
无水肼由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BaCl2、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则:(1)无色溶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2)白色粉末的成分是 。
家庭医药箱里有一瓶标签缺损的医用双氧水,为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小宁设计了如图实验:在试管中放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然后用注射器注入10mL该医用双氧水,直到试管中不再有气泡产生,通过测量量筒内水的体积就可以大致计算出双氧水质量分数。
(1)实验中用排水法测量氧气的体积是因为氧气具有 的性质。
(2)若俯视读得量筒中水的体积,则测得的双氧水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