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资源节约是我国现阶段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抓好的一项战略任务,既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十八大报告中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请简要回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唯物论依据。
近年来,《超级女声》《非诚勿扰》等电视娱乐节目越做越多,越多越火,丰富了荧屏,带来了欢乐。但与此同时,由于过分追求收视率,不少娱乐节目低俗化的倾向十分明显。低俗化的结果,就是丧失电视节目的文化本性。 (1)材料反映了当前文化生活中的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请你就如何解决文化低俗化现象设计几条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 2010年7月1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原第一书记沈浩为原型的电影《第一书记》在人民大会堂首映。沈浩忠于人民,忠于党,信念坚定,扎根基层,心系群众。在沈浩身上既有传统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公仆精神,更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性。这融合成了为民爱民、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积极创新、艰苦创业、勤政廉政的“沈浩精神”。材料二 沈浩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万万不能缺少自己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力量对于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作用,是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的。沈浩用生命铸就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奉献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激励着亿万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阔步前进!(1)沈浩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有什么关系?(2)请你谈谈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理由。
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5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请回答:(1)上述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情人节”“圣诞节” 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的内容?( 2分)(2)作为传统文化,这些节日有什么共同特点?在当前发挥着怎么样的作用?( 6分)(3)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
有的地方仍存在政企职责不分,政府职责“错位”“缺位”的问题;少数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和纠正;有的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还不够健全,权力与利益挂钩.与责任脱钩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不依法办事的问题还比较突出。(1)材料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2)结合上述材料,依法行政有什么重要意义?(3)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猛,信息服务业蓬勃发展。截至2011年底,中国网站数量达到230万个,网页数量866亿个,网民规模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近40%。互联网催生了新的文化生产和传播方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网络文化,也呼唤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运用“政治常识”的知识简要回答: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需要政府、公民各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