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隋炀帝历来就是个争议颇多的人物。许多小说和戏文都把他描述成十恶不赦的暴君。阅读材料:陕西师范大学的胡戟教授对隋炀帝做如此评价:“秦始皇做过的事,他多半也做了,但是他没有焚书坑儒;我们还可以说,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是唐太宗贞观时代远不及他(隋炀帝)大业前期富庶,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隋炀帝却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请回答:(1)概括胡戟教授对隋炀帝的评价。你对此观点持何种看法,说明理由。(2)谈谈你对评价历史人物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第一条 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任命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关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的工具。第二条 缔约各方面同意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和解决。材料二 英国政府在过去曾极力说明干涉这些地区是不能容许的。保护这些地区免遭攻击对大英帝国来说,是一项自卫措施。必须清楚了解到:英国政府是在明确理解到条约不会损害他们在这方面的自由行动才接受新条约的。—--英国对加入《非战公约》的保留条件回答:①材料一出自哪一国际文件?依据材料,概括其主要内容。②材料二中英国参加《非战公约》最主要的保留条件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二)不论平时和战时,在领海以外海洋上航行有绝对自由。(三)……自由地,坦率地和公平不偏地调整一切有关殖民地的要求。(十一)……应保证现在土耳其统治下的其他民族有无可置疑的生命安全和自由发展的绝对自由的机会。(十四)成立一个一般性的各国联合组织必须依据具体的协定,其目的是向大小国家同样提供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互相保证。 ——摘自威尔逊《十四点原则》材料二 第四条:各缔约国主力替换总吨位按标准排水量计算不得超过如下:合众国525000吨,英帝国525000吨,法国175000吨,意大利175000吨,日本315000吨。——摘自《五国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一战”后的战胜国是怎样“调整”德国殖民地的?(2)材料一、二说明“领海以外海洋上的航行”是否有“绝对自由”?(3)举出与所谓“绝对公正的调整”的原则相违背的实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甘地认为,“使印度贫困的那是机器”, “机器……是西方的物质文明”。由此,甘地得出结论,“自治是一座伟大的机构……但中心始终是纺纱车,所有的活动都要围着他旋转”。材料二 据贾·尼赫鲁回忆:“甘地第一次踏进国民大会党组织就立刻把国民大会党的党章完全改变了。他把它变得民主化并成为一个群众性组织……现在农民大量涌进来了,……产业工人也进来了……。”材料三 甘地写到:“印度教徒、回教徒、帕西教徒、基督教徒,是印度变成他们的国家的,都是同胞,并且他们如果真是为了自己的福利,必须联合一气,共谋生存。”他号召,“一切隶属宗教的信徒,不问是谁,只要同处在一个国家里面,即须痛苦相关,患难相助”。材料四 1919~1922年间一度出现了如下良好的情况:“普遍的骚扰之中有一个值是注意的特点,就是印度教徒和回教徒的空前亲睦。他们领袖之间的团结早已是民族主义纲领中一项固定的计划……稀有的亲睦景象发生了:印度教徒公然接受回教徒递给他的水,回教徒方面亦然。‘印回合作’是当时游行时用叫喊和旗帜表现出来的口号,印度教领袖竞被准许在清真寺的讲坛上宣传。” ——均摘自王春良著《世界现代史诸问题》根据材料,归纳甘地的斗争主张,指出其主要影响,并对甘地做出简单的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巴黎和会上,美国主张吸收世界各国和战败的德国加入这一国际联盟组织,各会员国应相互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如果发生领土争端,国联有权干预。国联应负责处理战败国的殖民地问题。材料二 国联盟约规定,国联的主要机构是会员全体代表大会和行政院。每个会员国,包括自治领都拥有一票。材料三 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材料四 威尔逊签署了和约后,带病去美国作了10000公里的旅行,到处演说兜售他的国联方案,直到1919年10月中风,半身瘫痪,但参议院就是不买账。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洛奇说:“美国不能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们的主权从属于别的国家。……我们必须首先考虑到美国。”1920年3月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3{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 ——均摘自《国际关系史》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主张建立国联的目的何在? (2)材料二中的有关规定对哪国有利? 为什么?(3)据材料四,你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4)据上述材料,分析围绕国联问题而产生的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什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