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下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了相应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这些事件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图4事件相比较,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有什么不同?(2)图2、图3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目的是什么?这两个事件与图1、图4事件相比较,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有什么突出特点?(3)请你为上面的历史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阅读材料:材料一 经过漫长的航行后,他和同伴于1492年10月12日突然发现远处有陆地,于是高兴地前往,到了近处一看,原来是座海岛,这个岛就是现在美洲加勒比海上巴哈马群岛中的瓜纳哈尼岛。材料二 如图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哪一位航海家?这位航海家进行探险活动的动机是什么?(2)材料二中有A、B、C三条航线,哪一条是这次航行的路线?(3)谈谈这位航海家的探险活动的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如图材料二: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的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力。 ——《独立宣言》材料三: 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人权宣言》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文艺作品体现了怎样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当时哪一个阶级的愿望?(2)材料二与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有什么相同点?(3)你如何看待《人权宣言》中提出的自由平等原则?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材料二 法何以必变?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言治旧国必用新法也……易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法通议》自序选(梁启超)(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和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什么历史事件有关?(2)除了材料中提到的李鸿章和梁启超外,请再分别写出一位两则材料述事件的代表人物。(3)材料一中李鸿章认为“独火器万不能及”,为此,他们以 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 工业。(4)把两则材料所述事件作为一个单元,你认为该单元的标题应该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61岁的关天培决意为国牺牲,与家人做了诀别,把多年积蓄的财产分赠给将士鼓励他们英勇杀敌……他带领将士与英军展开了肉搏,最终壮烈殉国。材料二 “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秩,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俄人拓境日广,则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预为绸缪者也”。所以“时事之宜筹,漠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材料三 随从递给他救生圈,他坚决不接,决心与战舰共存亡。他的爱犬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他)狠了狠心,用手将爱犬按入水中。材料四 如图(1)关天培是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第一次较量中壮烈牺牲的,这里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次战争?(2)你知道材料二的内容是谁的主张吗?在这一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他采取了何种策略?(3)材料三中的“他”在哪次战争中牺牲?这次战争中对洋务运动起毁灭性打击的是哪一战役?(4)材料四是《辛丑条约》签订的情景,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三)新中国成立后(8)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9)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其中实现了和平过渡,被称为是中国共产党创举的是对哪一行业改造当中的哪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