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后面的试题远方是曾经沉睡在我们心湖中的一颗莲子,在孤灯相伴的深霄或明月临窗的静夜,它尖尖翘翘的嫩茎从水底袅袅娜娜地浮出,并绽( )放出一朵播撒馨香的粉红莲花。年轻而善感的心灵最适宜蕴育远方,于是在比海洋更宽阔,比天空更搏大的心田中,远方的图画异彩纷chéng(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请以“温暖的季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带白蘑菇回家毕淑敏①妈妈爱吃蘑菇。②到青海出差,在幽蓝的天穹与黛绿的草原之间,见到点点闪烁的白星。③那不是星星,是草原上的白蘑菇。④从鸟岛返回的途中,我买了一袋白蘑菇,预备两天后坐火车带回北京。⑤回到宾馆,铺下一张报纸,将蘑菇一柄柄小伞朝天,摆在地毯上,一如它们生长在草原时的模样。⑥小姐进来整理卫生,细细的眉头皱了起来。我忙说,我要把它们带回去送给妈妈。小姐就暖暖地笑了,说您必须把蘑菇翻个身,让菌根朝上,不然蘑菇会烂的。草原上的白蘑菇最难保存。⑦听了小姐的话,我让白蘑菇趴在地上,好像晒太阳的小胖孩儿,温润而圆滑地裸露在空气中。上火车的日子到了。小姐帮我找来一只小纸箱,用剪刀戳了许多梅花形的小洞,把白蘑菇妥妥地安放进去。⑧进了卧铺车厢,我小心翼翼地把纸箱塞在床下。对面一位青海大汉说,箱子上捅了那么多的洞,想必带的是活物了。小鸡?小鸭?怎么没听见叫?天气太热,可别憋死了。⑨我说,带的是草原上的白蘑菇,送给妈妈。⑩他轻轻地重复,哦,妈妈……好像这个词语对他已十分陌生。半晌他才接着说,只是你这样的带法,到不了兰州,蘑菇就得烂成污水。11我大惊失色说,那可怎么办?12他说,你在卧铺下面铺开几张纸,把蘑菇晾开,保持它的通风。13我依法处置,摆了一床底的蘑菇。每日数次拨弄,好像育秧的老农。蘑菇们平安地穿兰州,越宝鸡,直逼郑州……不料中原一带,酷热无比,车厢内闷热如桑拿浴池,令人窒息。青海汉子不放心地蹲下检查,突然叫道:快想办法!蘑菇表面已生出白膜,再捂下去,就不能吃了!14我束手无策。大汉二话不说,把我的白蘑菇,重新装进浑身是洞的纸箱。我说,这不是更糟了?他并不解释,三下五除二,把卧铺小茶几上的水杯食品拢成一堆,对周围的人说:“ 。箱子里装的是咱青海湖的白蘑菇,她要带回北京给妈妈。我们把窗户开大,让风不停地灌进箱子,蘑菇就坏不了啦。大家帮帮忙,我们都有妈妈。”15人们无声地把面包、咸鸭蛋和可乐瓶子移开,为我腾出一方洁净的桌面。16风呼啸着。郑州的风,安阳的风,石家庄的风……穿箱而过。白蘑菇黑色的血液,渐渐被蒸发了,烘成干燥的标本。17青海大汉坐的窗口是迎风的一面,疾风把他的头发卷得乱如蒿草。无数灰屑敷在他的脸上,犹如漫天抛洒的芝麻。若不是为了这一箱蘑菇,窗子原不必开得这样大。我几次歉意地说同他换换,他一摆手说,草原上的风比这还大。18终于,北京到了。我拎起蘑菇箱子同车友们告别,对大家说,我代表自己和妈妈谢谢你们!19大家说,你快回家去看妈妈吧。20由于路上蒸发了水分,白蘑菇比以前轻了许多。我走得很快,就要出站台的时候,青海汉子追上我,说:有一件很要紧的事,忘了同你交代——白蘑菇炖鸡最鲜。21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本文以白蘑菇为线索构思全篇,请结合全文内容将白蘑菇的“经历”补充完整。第13小节中划线句子有何作用?请结合上下文语境,补全第14小节青海大汉的对话。文中青海大汉这一人物形象刻画得颇为传神,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人物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文章结尾句“妈妈喝着鸡汤说,青海的白蘑菇味道真好!”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请敬畏规则①中国人往往敬畏权威,但是漠视规则或者信奉潜规则。②不遵循规则的人好像很拽,其实很苦很累,因为一直要寻思“不走寻常路”!③我常常站在十字路口犯傻,红灯当前,有时只剩下我一个人“不敢”闯红灯。有一次,一辆标有某执法单位的小车闯红灯,当它傲慢地与我擦身而过时,我指了指红灯说:“看到红灯了没有?”那司机居然要停车下来揍我,结果把遵守规则的我吓跑了,他们汹涌着一车人,我可不吃眼前亏。④可悲的是,觉得最拽就是敢于不守规矩的中国人很多,敢于不守规矩也是很多国人唾沫横飞吹牛的资本。⑤有个“海归”朋友告诉我说,在美国,公司做决策时,往往有许多不同意见,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甚至一地鸡毛,但是一旦规则定了下来,不管是哪一派都心服口服地百分百去执行;相反,在国内,在讨论方案的时候,大家好像和气一团,没有争议,可是一旦新规则定下来后,有人就故意找茬不合作,来阴的与规则作对。⑥从最简单的“排队”这一社会规则看,不管是在银行、医院、车站、机场,甚至火葬场,总有人“插队”,大家喜欢“挤挤”一堂,“乱”中取栗,不排队或者插队不觉得这很羞耻,反而在很多人心目里是“能干”“机灵”“厉害”的代名词。 ⑦很早以前,读过这样一段文字:夕阳西下,旅游团一行乘车从澳大利亚墨尔本出发,赶往南端著名的菲利蒲岛看企鹅归巢的美景。车至途中恰逢一场大型车赛刚刚散去,迎面蜂拥而来大批的车队。这是一个左右极不对称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从北向南开的车只有我们一辆;一边是密密麻麻数以千计的车队,多是爱炫耀的车迷。没有警察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一道毫无约束的白线。然而,对面驶来的所有车辆没有一辆越过中线,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如此场景凸现了人们自觉遵守规则之美。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之美。 ⑧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毁于一炬,让人痛心疾首。突发的火灾把一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他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终于做出一个勇敢的选择。原来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纪律,悄悄把哈佛牧师捐赠的一本书带出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再归还。突然之间,这本书成为稀世珍本。该学生怀着不安的心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校长先是表示感激,并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然后就把他开除出校。赏罚分明,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对此,很多人表示不解,但是校长不做解释,他只亮出哈佛的理念: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在规则面前,他们遵循的是人人平等,要公平就必须敬畏规则。 ⑨有序的文明社会,必须有各种规则来保证。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人还不懂得真正的自由,因为中国人还没有真正懂得规矩。本文针对 现象,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的观点。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一例并加以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1)敢于不守规矩也是很多国人唾沫横飞吹牛的资本。(2)没有警察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一道毫无约束的白线。你赞同哈佛理念:“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吗?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链接材料】那位学生叫埃佛拉姆,他被哈佛开除以后,为校长的话所折服,幡然醒悟,第二年又考入哥伦比亚大学,专攻法理学,并且成绩斐然。 毕业后,埃佛拉姆当了律师,美国独立战争开始后,曾为杰斐逊起草《独立宣传》出谋划策。埃佛拉姆虽然是被哈佛开除的学生,但却成为践行哈佛精神的优秀代表之一。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陋室铭》【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梅花书屋》选自张岱《陶庵梦忆》【乙】陔萼楼后老屋倾圮①,余筑基四尺,乃造书屋一大间。旁广耳室如纱幮②,设卧榻。前后空地,后墙坛其趾,西瓜瓤大牡丹三株,花出墙上,岁满三百余朵。坛前西府③二树,花时积三尺香雪。前四壁稍高,对面砌石台,插太湖石数峰。西溪梅骨古劲,滇茶数茎,妩媚其旁。其旁梅根种西番莲,缠绕如缨络。窗外竹棚,密宝襄盖之。阶下翠草深三尺,秋海棠疏疏杂入。前后明窗,宝襄西府,渐作绿暗。余坐卧其中,非高流佳客,不得辄入。慕倪迂“清閟”④,又以“云林秘阁”名之。【注释】①pǐ 塌坏,倒塌。②幮(chú): 古代一种似橱形的帐子。③西府:是指西府海棠。④倪迂:倪云林。因性情狷介,怪癖多,因此人称为"倪迂"。清閟:倪云林的书阁名。閟:同“闭”。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无 丝 竹 之 乱 耳 ,无 案 牍 之 劳 形 。(2处)(2)其 旁 梅 根 种 西 番 莲 (1处)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翻译下列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坛前西府二树,花时积三尺香雪。填空或简答。(1)刘禹锡通过对陋室的赞扬,表达自己 的情怀。(2)【甲】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写得很好,请自选角度赏析。(3)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刘禹锡的陋室与张岱的梅花书屋有何相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