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甲午年,在最近的两个甲午年(1894、1954年)中所发生的一些大事及其影响,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转折性的。下列对这两个甲午时期的概括最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自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革命党人为改变这种现象而采取的最主要行动是
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新陈代谢》)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站,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你认为此民谣应出自
1861年4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看到一本新印书后,在日记中写道:“其中所言,颇有见识……法法类,皆是效法西人所为,其钦折西人,殆为心悦诚服,而于夷情最谙练……观此书,则贼中不为无人。”材料中的“书”应为
史料记载: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上述材料反映了①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②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③在农村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④佃农的生产自主权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