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A B C D E(1)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2)写出用A或B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可选用图中 和 (填标号)组装一套制取较纯氧气的装置,判断氧气集满的方法是 。
一次趣味化学活动中,王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如下图所示。要求同学们进行探究:确认这瓶溶液到底是什么溶液?【提出猜想】王老师提示:这瓶无色溶液只能是下了四种溶液中的一种:①硫酸镁溶液、②硫酸钠溶液、③硫酸溶液、④硫酸铵溶液【查阅资料】(1)常温下,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
(2)(NH4)2SO4的水溶液显酸性【实验探究】(1)通过查阅资料,小明同学认为猜想 (填序号)不成立,原因是 。(2)为确定其它几种猜想是否正确,小明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小雅同学认为小明实验操作②的结论不正确,她的理由是 ;(3)请你设计实验方案,确认该溶液是硫酸铵溶液并完成实验报告:
在一次化学课外活动中,小明和小亮做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实验时,出现了如下两种不同情况。他们经过认真分析后一致认为,小亮的实验出现这种异常情况是由于他所用的生石灰已部分变质。于是分别设计方案如下表,进行实验验证。请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谁的方案不正确?为什么? 。(2)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生石灰变质的原因 。(3)乙试剂瓶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4)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保存生石灰时应注意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枚洁净的铁钉放入食盐水中(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一段时间后,进行观察。请你一起参加分析,并完成后续实验设计。【观察现象】①装置中右侧导管中的液面升高。②铁钉生锈,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物质。【提出问题】导管中液面为何升高?黑色固体物质又是什么?【理论分析】小组同学根据已学习过的知识分析得知,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猜想与假设】小组中的小明同学猜测该黑色固体可能含有:①Fe、②Fe3O4、③FeCl3、④C四种物质。【分析与验证】小组同学根据小明的四种猜测做了以下分析:(1)小红同学认为不可能含有氯化铁,该结论得到小组同学的认可,理由是 。(2)小强同学认为一定含有碳,该结论可得到小组同学的认可,理由是 。(3)小组同学不能确定是否含有铁,请你帮他们设计方案进行确认:
【知识链接】相信你一定在家中做过铁钉分别在水以及食盐水中生锈的实验,你的结论之一是铁钉在 (填“水”或“食盐水”)中生锈快。
在学习过程中,小雨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0,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也有多种可能?”[猜想]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中:①只有CO2 ②只有CO③既CO2,又有CO。[查阅资料]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遇CO2无变化,但遇到微量CO会立即变成蓝色。[方案设计]通过上述资料和已有知识,小雨初步设想用浸有磷钼酸溶液的氯化钯试纸和澄清的石灰水对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进行检验。根据小雨的设想,请你完成填空:(1)若试纸不变色,石灰水变浑浊,则只有C02;(2)若试纸 ,石灰水 ,则只有C0;(3)若试纸 ,石灰水 ,则既有CO2,又有CO。[实验验证]经过思考之后,小雨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打开弹簧夹,先通一会儿纯净、干燥的N2;(2)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加热。结论:小雨通过分析实验现象,确认猜想③是正确的,请你写出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1)该实验开始通一会儿N2的目的是 ;(2)请从环保的角度分析该实验装置的不完善之处 。
同学们运用对比的学习方法探究碱的性质。(1)由上图实验一、二可知,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的 ,因此要密封保存。(2)实验三中可观察到三个软塑料瓶变瘪的程度大小为A>B>C, A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对比A瓶与 (选填“B”或“C”)瓶的实验现象可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反应。(3)同学们设计如下两种方案鉴别氢氧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分别编号为A、B)。
(4)同学们看到盛有NaOH的试剂瓶上标注着“NaOH含量不少于96.0%”,开始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中含有什么杂质?【查阅资料】工业制取NaOH的反应原理是:2NaCl + 2H2O2NaOH + H2↑ + Cl2↑,然后蒸发溶剂获得NaOH固体(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品)。【提出猜想】杂质为碳酸钠和氯化钠。【实验探究】取样溶于水,并分成两份。步骤①:向一份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步骤②:向另一份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硝酸;步骤③:向②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硝酸银溶液。【实验结论】猜想正确。请分析:Ⅰ.步骤①中可观察到液体变 色;Ⅱ.步骤②所得溶液中的溶质除NaCl外,还有 ;Ⅲ.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Ⅳ.上述实验中步骤 (填写序号)是没有必要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