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现代文阅读
  • 难度 较难
  • 浏览 1606

人生边上,还有更远
潘启雯
《我们仨》问世四年后,96岁高龄的杨绛先生推出《走到人生边上》,年近百岁的老人,居然还有如此真挚的思考与坦然的心态。乍看书名,自然就会联想到钱钟书先生的旧作《写在人生边上》,钱钟书先生说:“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他要把经过自己思索写下的文字,当做写在人生边上的文字。斯人已逝,这“人生边上”的文字竟由他的夫人杨绛先生续写着。从《写在人生边上》到《走到人生边上》,是生命暖流中两个高贵灵魂的长相守望,如此这般的“夫唱妇随”,令人感动。
人到关键时刻,总会想些根本性问题。杨绛先生说:“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我已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就什么都没有了吗……”“站在人生的边缘上”的先生还在回望一生,追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走到了人生边上,自己想不明白,就想问问人,而我可以问的人已经走了,只有在内心深处自己问自己。”她的追问,让我们看到了不竭的生命活力。人生的智慧来源于对人生的追问,对人生不断地追问,是保持生命活力的最好方式。“我试图摆脱一切成见,按照合理的规律,合乎逻辑的推理,依靠实际生活经验,自己思考。我要从平时不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解答问题。这样一步一步自问自答,看能探索多远……”的确,先生的思考显得特别有意义,只有追问与思考才能让我们认清一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走到人生边上》的“注释”部分读来倍感亲切,是我们熟悉的风格、喜爱的笔墨。如果说正文是理性的,它就是感性的;正文部分是抽象的,它就是具体的。这是一组从容大气的散文,记的是一些令先生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恰恰印证了正文里面看似抽象的一些观点。《她的自述》里,秀秀讲的一个家族几代人的故事,不就是“人生实苦”吗?可爱的劳神父不正是锻炼自己灵魂的典型吗?最令人唏嘘的是《比邻双鹊》,那对喜鹊夫妇在一年的时间里演绎了什么样的悲欢离合?其内容呈现的善与恶、是与非,又无不与前半部的文本相契合照应。
杨绛先生抛开了“角色”与“形式”的束缚,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新的思想领域。在《我们仨》中,先生用“古驿道”暗喻人生似旅途;在《走到人生边上》中,作者同样喻人生为渐行渐远的旅程。《我们仨》,是先生对亲情的追忆;《走到人生边上》,是她在思考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等哲学命题。《我们仨》是至情之作,读者要用情去阅读,追随作者歌哭,体味人间至爱,达于至真;《走到人生边上》是至理之作,读者要用心去阅读,追随作者思考,求索人生真谛,止于至善。
在《走到人生边上》里,杨绛先生是位阅历丰富的智慧老人,把自己平生所见的奇闻逸事娓娓道来;是位求知若渴的学子,对于根本的问题执拗地刨根问底。没有令人头疼的概念,更没有复杂曲折的逻辑推理,先生只坦率明白地问与答、追问与思考,解自己的惑。在生命的通道里,她比我们走得更深更远,听一听她的话语,我们会找到关于人生的新的答案。
(选自《东莞日报》,有改动)
对“《走到人生边上》的‘注释’部分读来倍感亲切”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注释”部分是我们熟悉的风格、喜爱的笔墨。
B.“注释”部分是感性的、具体的、从容大气的散文。
C.“注释”部分看似抽象的一些观点是先生“人生边上,还有更远”的主要体现。
D.“注释”部分记的是一些令杨绛先生印象深刻的、内容呈现善与恶、是与非的人和事。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绛先生认为人生是一部大书,她要把有关思索写下的文字,当做写在人生边上的文字,以与已逝的钱钟书先生灵魂长相守望,“夫唱妇随”。
B.《走到人生边上》是96岁高龄的杨绛先生关于人生的哲学思考和坦率解惑,显示了她不竭的生命活力和过人的人生智慧。
C.《走到人生边上》是至情之作,读者要用情去阅读,追随作者歌哭,体味人间至爱,达于至真。
D.《走到人生边上》带我们走进了一个新的思想领域,杨绛先生以深刻的逻辑推理,坦率明白地把自己平生所见、读者少见的奇闻逸事娓娓道来。

为什么说“在生命的通道里”,杨绛先生“比我们走得更深远”?请根据文中内容概括指出其原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人生边上,还有更远潘启雯《我们仨》问世四年后,96岁高龄的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