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每个省份、每个城市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有自己的精神。北京、天津、广东等省市有关部门在征集、总结、提炼北京精神、天津精神、广东精神的表述语的过程中,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听取建议,召开不同层面的讨论座谈会,充分集中民智、汇集民意,充分反映了一个省份、一座城市在文化上的自觉、自信和自强。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城市精神表述语的产生过程是如何体现人民群众利益的。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小李考进某大学学习设计专业后,客观分析了自己的情况:一方面基础知识扎实、能吃苦耐劳,另一方面缺少社会经验、家境贫困。据此,他制定了大学四年的发展规划: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既能解决学习生活费用,又为将来就业积累经验。一家以生产出口文化产品的企业征集改良产品的“金点子”,小李经过调查研究,为该企业提供了以下建议:一是在产品中注入中国文化元素;二是改进产品的外观设计,使产品适应进口国民族的传统习俗;三是通过互联网宣传产品。小李的建议为这家出口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他也因此获得了丰厚报酬。(1)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谈谈小李是如何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的。(2)请分析小李的“金点子”的文化内涵。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据统计,我国能源消耗占世界总量的1/4,我国单位能耗创造的GDP仅为0.7美元,而世界平均水平为3.2美元。我国CO2排放占世界总量的1/3,预计到2015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图11为2008年中国能源结构对比图。材料二 目前,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40%,而发达国家普遍超过70%。中国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于2009年12月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强调,要“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1)上述材料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2)针对上述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材料三 为应对气候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不断推动国家间的气候谈判。但由于与会各国的分歧,2009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仅达成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中国政府本着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态度, 自主确定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同时,中国积极开展与各方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对话与合作。(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中国和联合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起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都得益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伟大的历史变革,3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如何配置资源的?
据统计,截至2008年3月底,在8亿多就业劳动者中,只有2.05亿多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在1.6亿老年人中,只有4332多万人享有退休养老金;在6亿多城镇人口中,只有2亿多人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参加工作保险的劳动者只有1.24亿人。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有何重大意义?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一会议也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此次会议有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其中仅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就超过100人。《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2012年即将到期,本次会议持续到12月18日,主要任务是确定全球第二承诺期(2012年到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安排。从经济学角度说明我国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