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中国政府大规模调整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形成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格局。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院系调整前后著名理、工科教授在高校(以原著名大学为中心)的分布表
大学名称
|
调整前总人数
|
调出人数
|
留校人数
|
调进人数
|
调整后总人数
|
清华大学
|
65
|
52
|
13
|
1
|
14
|
北京大学
|
52
|
41
|
11
|
20
|
31
|
南京大学
|
27
|
18
|
9
|
3
|
12
|
浙江大学
|
26
|
24
|
2
|
0
|
2
|
私立岭南大学
|
6
|
6
|
0
|
0
|
取消
|
武汉大学
|
5
|
3
|
2
|
0
|
2
|
金陵大学(私立教会大学)
|
5
|
5
|
0
|
0
|
取消
|
北方交通大学
|
5
|
4
|
1
|
0
|
1
|
小计(所/人)
|
17所/271人
|
17所/200人
|
14所/71人
|
10所/36人
|
15所/107人
|
其他大学(所/人)
|
32所/43人
|
25所/32人
|
8所/11人
|
53所/139人
|
58所/150人
|
总计(所/人)
|
49所/314人
|
42所/232人
|
22所/82人
|
63所/175人
|
73所/257人
|
——《中国现代科学家传记》,科学出版社,1991~1994年
材料二 1947年中国高等院校中政法系科的在校生占大学在校学生总数的24%,到了195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1946年,工科学生仅占在校生总数的18.9%,1952年达到35.4%,为各科学生之首。调整产生了许多专业工学院,例如四大工学院——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
——摘编自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等
材料三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举例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有20位科学家获奖,其中就有15个是1951年前大学毕业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摘编自百度百科“钱学森之问”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952年院系调整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52年院系调整的历史背景及其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