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语文
  • 题型 诗歌鉴赏
  • 难度 中等
  • 浏览 1306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乙】
赠 渔 父  杜 牧                         渔 父 李 煜                                                                             
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②一轻钩。
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着独醒人①。      花满渚③,酒满瓯④,万顷波中得自由。
【注释】 ①独醒人,出于屈原投江前应答渔父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②茧缕,即蚕丝,这里指钓鱼用的丝线。 ③渚[zhǔ],水中小块陆地。
④瓯[ōu],此指酒杯。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两首诗所描写的对象都是渔父。但甲诗是借渔父讥讽当世,抒发作者的感慨;乙诗则直接描绘渔父生活的惬意,表达对自在生活的羡慕。
B.从“几十春”、“一棹春风”可见,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渔父春天垂钓的景象,但垂钓环境截然不同,甲诗意境孤寂,乙诗则春和景明。
C.甲诗旨在借渔父这一形象讽谕现实社会中多是浑浑噩噩、随波逐流之辈。
D.乙诗中的渔父虽是孤舟一人,但他怡然自得,生活潇洒自在。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以环境烘托人物的心情,富有情景交融之美,。
B.两首诗中的渔父形象不同。甲诗中的渔父在深泽“静”垂纶,“怕得鱼惊不应人”,深谙垂钓之道,比乙诗中垂钓时还不忘赏花品酒的渔父更为高雅。
C.甲诗巧用典故,“寒水畔”和“独醒人”两句暗合当年屈原行吟江畔之典。且“孤”“寒”等字中尽露诗人无奈的感慨。
D.乙诗中连用四个“一”字而不避重复,突出了渔父独自一人无拘无束的自由之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甲】【乙】赠渔父杜牧渔父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