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可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概貌特征及其演变历程。比较二战后和21世纪初欧洲格局示意图,提取两项有关欧洲格局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1 图2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图3(1)从材料一所给的图示中,请回答:我国传统经济的基本形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它在近代逐步瓦解原因是什么?(2)从材料二所给的图示中,请回答:近代民族企业诞生于什么时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近代民族企业最早产生在哪些地区?(3)根据材料二所给的图示判断,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什么时候?并回答之所以迅速发展的原因?(4)张謇的企业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的主要原因?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851年5月1日,现代意义上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召开,博览会展示了630吨大功率蒸汽机、火车头、高速汽轮船、汽压机、起重机,以及先进的炼钢法、隧道、桥梁等大型模型。1853年美国纽约举办了第二届世界博览会,新大陆的主人第一次向世界展示自己的成就,附有安全装置的电梯首次亮相,赢得喝彩。1855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首次展出了混凝土、铝制品和橡胶。1862年的伦敦世博会,展出的是缝纫机、印刷机和火车等。1873年的维也纳博览会的幼力机献给了世界,首次展示了电动马达……材料二 图9为19世纪世博会举办城市分布图(括号内的数字为该城市举办的年份)(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世界博览会展览的主要内容。(2)举办世博会的目的之一往往是为了庆祝重大的历史事件或某个国家、地区的重要纪念活动,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材料二中选两例说明之。(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国家在19世纪世博会举办中充当的角色。并说明其历史背景。(4)据图9,简述19世纪世博会举办城市的地理位置特点。(5)19世纪世界大宗物资的运输以水运为主,试说明欧洲水运发达的区位优势。(6)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7)运用实践及其基本特征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列举的世博会展示的新成果。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从秦到清,中央政府对待少数民族地区的施政大致是以羁縻为始,实行名义上的统治,或者说是统而不治;进行渐次实行间接统治,最后才是直接治理。在两千年中,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行政制度有过多种形式的变化,但归结起来就是上面这三部曲。从秦到宋,基本上执行的都是羁縻政策。有的少数民族只是表示臣服,受到封号,不时朝贡,名义上内属而已。有的少数民族虽然在王朝版图之内,但朝廷并不过问其内部事务,只是通过其首领未实现间接统治,有时虽有内地行政组织和行政区域的名称,但实质都与正式郡县制完全两样。元代以后,改行土司制度,表面上还是采用羁縻手段,但实际上已通过派土司当中的流官来进行半直接的治理。明代中期起义逐渐采取改土归流政策,经过四五百年的调整,才把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行政制度基本纳入郡县制之中。——据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等材料二 我国和苏联的情况很不同。在我国,汉族人口多,占的地方少,少数民族人口少,占的地方大,悬殊很大;在苏联,俄罗斯人口多,但占的地方也大。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如内蒙古、广西、云南,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这对各民族向团结和发展都很不利。所以我们不采取这种办法,而要进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周恩来《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进步》(1957年)材料三 在我们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面对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分布广泛的国情,采用民族区域自治来解决我国民族问题,体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政治智慧,符合各民族的共同利益,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摘自《人民日报》评论《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各民族共同利益》(2009年7月22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前后中央政府对待少数民族地区的施政特点和变化的政治原因。并以唐朝和清朝前期对今天新疆地区的治理为例说明之。(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国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变化趋势。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和现实条件。(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各民族共同利益”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材料二 1999年全球500强跨国公司总部地点的分布
——据戴维·赫尔德《全球化与反全球化》改编(2)据材料二指出跨国公司总部的分布态势。这种态势反映出20世纪末的经济发展有何显著特点?(3)中国面对这样的经济发展应如何应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故圣人云:“我无为,人自化;我好静,人自正;我无事,人自富;我无欲,人自朴。” ——老子《道德经》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1)请概括材料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产生这样观点的客观原因。材料二何为民国?美国总统林肯氏有言曰:“民之所有,民之所治,民之所享。”此之谓民国也。何谓民权?即近来瑞士国所行之制:民有选举官吏之权,民有罢免官吏之权,民有创制法案之权,民有复决法案之权,此之谓四大民权也。必具有此四大民权,方得谓为纯粹之民国也。——孙中山《建国方略》(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对于“民之所享”的具体做法。孙中山认为“以民为本”,民除了经济权益还应该有哪些政治权益?材料三 英国于1946年8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年颁布国民援助法,由政府拔款给贫困者以社会违法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3)概括现代西方在哪些方面保障“民本”。(4)今天我们应该如何践行“以民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