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
华山并非一条路
①在语文学习的诸多品质中,拥有阅读创新的品质无疑是令人艳羡的。可是问起如何创新,许多中学生便会一脸茫然。他们往往觉得,历代前贤像高山耸峙,须仰视才见。我们后生小子,难望其项背,阅读还能创新些什么呢?也就是说,在读书之前,先就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思想局限于前人思想的樊篱中了。
②其实,这种认识是幼稚的。不错,先哲们是树起了一座座思想的高峰,使我们的文化宝库森罗万象,但是要知道,即使这样,他们也并没有穷尽真理,因为读书做学问并非“自古华山一条路”。路是人走出来的,解放战争时期,我们的战士之所以能“智取”华山、克敌制胜,其法宝就是另辟蹊径。读书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要敢于坚持契诃夫所说的,大狗叫是叫,小狗叫也是叫的理论,不让自己的脑袋当前人的“跑马场”。不囿于成见,就必能在前人杂沓纷乱的足迹外另闯出一条新路来。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比如对于鲁迅的研究,几十年来可说是学者如云,名家辈出,专著多多,特别是对鲁迅思想与主体精神的认识、把握、阐释,更是硕果累累。后学者如何进行创新呢?叶世祥用自己的《鲁迅小说的形式意义》回答了这个问题。作者注重自己的阅读感受,因而对许多作品,如《孔乙己》、《故乡》、《社戏》……都作出了富有创造性的独立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有鲁迅个性的小说命题,为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鲁迅推开了另一扇窗户。
③电影导演冯小刚在一次电视采访中谈到自己的导演之路时说,姜文、陈凯歌我认为都将有长长的影子留在影坛,我若照他们的路走,可能走很长的路了,还在他们的影子里。我要努力在他们的影子之外,找到阳光照过来的缝隙。可能我的影子很短,但这毕竟是属于自己的。中学生朋友,你对阅读创新的门径明白些了吗?你是否也应该找一找那些“缝隙”,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的“阳光”呢?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②③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