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3
  • 科目 历史
  • 题型 综合题
  • 难度 困难
  • 浏览 928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文帝、隋炀帝扩建长安与洛阳两京,穷极土木之工,大片砍伐森林。进入唐代,土木之兴依旧不止。经过唐玄宗40年的统治,曾经遍布森林的关中三辅地区几无可供砍伐的林木。到唐德宗年间,为修建神龙寺,同州山谷中的古松几乎被砍伐一空。至唐后期,北方高大成材的林木已寥寥。破坏高原植被,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后果。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满目疮痍,导致黄河频繁泛滥。天灾加上人祸,使黄河流域经济渐趋衰落,等到安史之乱之后,田地荒芜,水利失修,人口大量死亡和南移,使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开始衰落,我国经济文化的中心也开始向长江流域转移。
——引自《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
材料二: “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备祲 (注:不祥之气);二曰除孽;三曰救荒;四曰发赈(注:发仓救济);五曰减 ;六曰出贷;七曰蠲赋(注:免除赋税);八曰缓征;九曰通商;十曰劝输;十有一曰兴土筑;十有二曰集流亡。”
——摘自《大清会典》
材料三 “岁遇水旱,则遣官祈祷天神、地神、太岁、社稷。至于(皇帝)视旨圜丘(又称祭天台),即大雩(求雨祭名)之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黄河泛滥的自然、历史和社会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2)赈济是指用钱粮无偿救济灾民的一种政策。在唐代,一项有关“赈济”的政策从酝酿到执行要经过哪些决策程序?(4分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代救灾的特点。
(4)结合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情况,分析当灾害发生后,材料二中的“荒政”措施能从根本上解决灾荒问题吗?试简要说明理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隋文帝、隋炀帝扩建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