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的电路,在未检查电路的情况下,闭合开关,调节变阻器,电流表示数将 ,电压表示数将 。(填发生变化或保持不变)检查电路,发现有一处接错了,请在图中错误的线上打上错号,并画出正确的连线。纠正错误后,测得数据如图示,电压为 电流为 电阻为 。接下来将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闭合开关后,灯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出现这种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
(1)某同学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①测量原理是____________。②图甲为用天平测量小石块质量过程中的几个情境,合理的顺序是_________(填字母)。③有图甲(b)可知,小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____g。④将石块放入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__kg/m3。(2)塑料尺是同学们常用的学习用具,利用它可以做很多实验。①如图所示,用塑料尺测得物体A是_________cm.②用塑料尺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这是为了研究声音的___________与频率有关。③用与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靠近不带电的泡沫小球时,小球会被________(吸引/排斥)。④塑料尺不容易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⑤如果让塑料尺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则塑料尺的运动越来越快,这是因为力能_______(改变/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提出问题: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及导体电阻的大小有什么关系?猜 想 :①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成正比。②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平方成正比。③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实验器材: 电源(电压恒为4.5 V),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开关一个,三个定值电阻(5 Ω、10 Ω、15 Ω),两只滑动变阻器(20 Ω 2 A、50 Ω 1 A),导线若干。实验过程:(1)根据图所示实物图在虚线框内画出电路图。(2)小明按图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指针超过量程。小明操作中的错误是 。(3)小明改正错误后继续实验,通过改变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测得电流、电压的值如表一。分析数据可得出猜想 是正确的。(4)小红在探究猜想③时,先将5 Ω的电阻连入电路中,闭合开关,移动滑片,使与电阻并联的电压表的示数为1.5 V,并记下电流值;再分别改接10 Ω、15 Ω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得到了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猜想③是正确的。实验中,小红多次移动变阻器滑片的目的是 。(5)小华在探究猜想③时,重新设计了电路,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为3 V,得到了与表二相同的数据,也完成了实验探究。小华与小红的实验相比不同之处是: 。知识拓展:(1)小明实验时选择的是 Ω电阻。(2)小红实验时选择的变阻器规格是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竖直的玻璃板前,可以看到玻璃板后出现蜡烛的像,拿一只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看上去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这样既可以观察比较蜡烛和它成的像的 关系,又可以确定像的 ;用直线把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并用 分别量出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通过分析可知,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 ,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将白纸板放在像的位置,在像的一侧观察,发现白纸板上没有像呈现,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选填“实”或“虚”)。
小明喝牛奶时想知道牛奶的密度,于是他进行如下实验:(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 处,发现指针指向分度盘右侧,此时他应向 端调节平衡螺母(选填“左”或“右”),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牛奶,用 称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240g。(3)把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用天平称出烧瓶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后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为 g,则倒出牛奶的质量为 g。(4)读出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10cm2。(5)计算出牛奶的密度= kg/m3。
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符合实验要求的电源、滑动变阻器和电流表各一个,装有适量煤油的保温容器一个(容器内部封装有电阻不变的加热电阻丝R0,R0通过导线与接线柱相连,容器盖上安装有温度计,如图所示),开关一个,秒表一个,导线若干。使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证明:“在煤油没有沸腾的条件下,当煤油的质量和加热电阻丝的电阻一定时,每加热60s时间,煤油升高的温度Δt与通过加热电阻丝的电流的平方I2成正比”。(1)在虚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在电路图中,整个保温容器只需画出其中的加热电阻丝R0,用电阻符号代替);(2)写出实验步骤;(3)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