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中国的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人民历来崇尚的“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重要价值观。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留下了不少对外交流的千古佳话。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待之以礼、睦近交远。根据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我国人民是如何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的。
材料一: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统计公报》显示:受国家一系列房价调控政策转影响,2010年全年房屋销售价格呈现先扬后落的态势,4月份涨幅高达17.3%,年末回落到8.5%。另有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100个城市房价环比涨幅放缓,2月份仅土涨0.48%。但不少开发商也表示,虽然房价上涨的幅度放缓,但短期还不会降价销售。材料二:中国人对“房”总是情有独钟,中国的“农耕文化”和国人的“家国伦理”,造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家,不仅是遮风避雨的居住场所,也是最终的情感归宿地。中国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愿意租房,往往不惜集几代人的力量购房,在助长高房价的同时,个人也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甚至成为“房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有人认为:促进房地产产业的健康发展是政府的责任,政府应该树立权威,让房地产商把价格降下来。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上述观点。(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家国伦理”对国人住房消费的影响。
(14分)材料一:【城市的“痛”与“快”】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当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后世博时代,我们的城市正变得更发达、更多彩时,交通拥堵如“首都变成首堵”,“交通两难”成为城市“癌症”、 有报道“15城市因堵车每天损失近10亿”等诸多“城”长烦恼也在困扰着我们。材料二 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生活,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节俭消费,崇尚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城市的“痛”与“快”。(8分)(2)结合材料二,请草拟一份“低碳生活”倡议书(提纲),并写出相应的哲学依据。如要坚持废物利用,减少用纸,循环利用教科书等。(6分)
为进一步缓解北京交通拥堵,方便广大市民出行,北京市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于2010年12月13日起开始征求民意。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网上共收到意见建议2929件,信函和传真425件,其中94.2%提出建设性意见。结合民意的合理要求和提出的可行的建设性意见,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后,北京的交通治堵措施于23日正式发布。用所学的哲学道理分析北京治堵尊重民意的行为。
蚂蚁有永不言弃的精神:如果我们试图挡住一只蚂蚁的去路,它会立刻寻找另一条路。要么翻过或钻过障碍物,要么绕道而行;蚂蚁有强烈的期待情怀:在严冬中,蚂蚁们时刻提醒自己严寒就要过去了,温暖舒适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蚂蚁还有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蚂蚁的精神品质对“蚁族”实现人生价值有什么哲学启示?
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追求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0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9周年纪念日。回眸过去89年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追求真理、开拓创新,探索实现国家振兴、民族富强的历程。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是总结建党以来最基本的经验。材料二:2010年8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认真听取了国务院关于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抢险救援情况的汇报,全面部署当前舟曲灾害抢险救援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指出,要万众一心、不畏艰险、科学处置、全力开展一场复杂、艰巨、紧迫的生命救援行动。一定要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以更加顽强的精神、更加科学的安排、更加有力的措施,争分夺秒抢救被困人员,千方百计做好抢险救援各项工作。要制定科学方案,要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防治次生灾害,努力夺取防汛抗洪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1)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哪些重大理论成果?(2)从唯物论角度,结合材料说明为何强调“科学安排”、“科学处置”、“科学方案”以及与科学实施相关的“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