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将徽宗亡国归结为“骄奢淫佚”,“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整,日行无稽”,所谓”字国故人君玩物而丧志,纵欲而败度,鲜不亡国,徽宗甚焉.”但平心而论,北宋亡国与宋初太祖的制度革新不无联系.导致北宋之亡,后代一些评史者归为王安石变法,加剧”强干弱枝”,朝廷积累了太多财富---王室和重臣更有了奢靡的条件,而地方经济凋敝,民生坚苦,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加剧,一旦碰上强大的外力,则成土崩瓦解之势.请就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进行评述.(12分)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指出:“全球化不是一种条件或一种现象。而是一种已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自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形态在世界上出现以来,这一过程就开始了。” ──《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 材料二 “……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面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旧的、靠本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其遥远的国家和地区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生产经营者“奔走于全球各地”,“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始于80年代中期的乌拉圭回合,经过近8年的艰苦谈判,各国终于基本达成一致,从而为更加广泛的贸易自由化确立了基本框架。……到90年代中期,世界2/3以上的国家已经实现了经常账户项下的可兑换。同时,所有发达国家已完全取消资本交易的汇兑限制,许多发展中国家对于资本账户的开放也开始越来越积极。 ──《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材料四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近7万家跨国公司,其产值已经达到世界总产值的40%,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60%,对外投资约占全球直接投资90%,由于跨国公司通过市场内部化进行全球性生产经营活动,因而使“经济无国界”,从而将全球的生产连为一体,并且形成生产—研发一销售全球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 (1)材料一中保罗斯威齐认为全球化进程始于何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资本主义的生产和消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不能摘抄原文,2分) (3)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回答,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是什么?此外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 (4)自四五百年前以来,世界经济呈现什么发展趋势?
政治家的演说或言论往往能反映他们的政治或经济主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实际上并没有人在挨饿。比如,那些失业游民现在比他们一向吃得还好。纽约有一位流浪者在一天之内吃了10餐。问题出在心理上,并不是美国经济有什么毛病;只要喜剧演员多向人们说笑话,就可以解决问题。” ──胡佛在大萧条期间的言论 材料二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动却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只有愚蠢的乐天派才能否认眼前的暗淡现实。” ——1933年 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 材料三 我们最后的一项事业,也是最重要最困难而又远远没有完成的事业,就是经济建设,……开始这样一个全世界从未有过的事业,难道能没有失败没有错误吗?但是,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一事业。我们正在进行这一事业。我们现在正在纠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1921年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上的演讲 材料四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1)材料一中胡佛是怎样看待政府的职责和作用的?这种思想在当时有何影响? (2)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为解决这些问题实施了哪些具体措施?这些措施表明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列宁所说的“正在纠正我们的错误”指的是当时苏俄实施的什么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实施该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 (4)根据材料四,归纳斯大林社会主义体制的特点。(6分)
近代以来国人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摘要
材料二 材料三 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日洋楼,彩轿日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晚清到民国初年社会生活中所反映出来的历史现象。(不得照抄原文)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历史现象的经济、思想、文化原因。 (3)你如何看待晚清到民国初年社会生活中的这些变化?
地方政权组织的建立,是国家政权重要的组成部分。观察下列历史地图,分析地方行政制度变化趋势,对于国家统一发展的重要意义。请回答:(1)图①和图②分别反映了哪种地方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在当时导致了哪些危害?(2)概述秦朝、北宋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3)简述行省制度的意义。(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四子争位 周王的妾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哥、二哥),后来妻又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三哥、四哥)。周王临终时,围绕谁继承王位,四子发生了争执…… 材料二 2011年5月4日,文汇报《中国震撼》一文中认为:“西周时期的‘列土封建’是采取宗族殖民的方式,由王室子弟垄断政治权力的家天下,周王与诸侯之间存在‘授权’与‘尽忠’的关系”。 (1)你认为谁能继承王位?理由是什么?(4分) (2)材料一反映的是何种最高权力的传承制度?由谁开启?如何评价?(6分) (3)“列土封建”指何种制度?(2分) (4)“授权”与“尽忠”在上述制度中有何体现?有何积极意义?(10分) “授权”: “尽忠”: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