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编年手册》记载:“1930年6月17日,胡佛不顾一千多名经济学家的反对而签署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于是其他国家竞相进行报复,到1931年底,约有25个国家采取了报复措施。”这段史料反映了( )
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上撰文指出:“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吾国年来政象,惟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早期维新思想认为:“欲张国势,……莫要于设议院。”“能通上下之情,则地有余地,民有余力,闾闾自饶,盖藏库无虞匮乏矣。”“所冀中国上效三代之遗风,下仿泰西之良法,体察民情,博采众议。”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主张学习西方议会制度 ②将近代西方制度与中国传统制度结合③提出了制定宪法的要求 ④通过改革政治体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右图反映的是从西周至新中国建立初期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锐减,植被破坏严重的现象。造成这一变化的社会历史原因有 ( )①长期大规模农耕活动的影响 ②人口的增加导致土地过度开垦③统治者大肆修建宫室陵苑 ④近代以来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这“三次热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是 ( )①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②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③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④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入,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 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陈争平等著《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