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夜泊钱塘(明)茅坤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诗歌结尾句在诗歌中起 的作用,其中“短愁”指 之愁。诗歌颈联“迸”“入”两字精妙传神,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秋思寄子由①黄庭坚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②。【注】①元丰四年(1081),诗人任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令,很不得意。这时苏子由(苏辙)被贬在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为监盐酒税,两人相距不远。诗人因秋而思,触景生情,有慰勉苏子由之意。②“挽著沧江无万牛”意为“志甚坚,难以动摇”。第二句中“催”字用得十分传神,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在黄庭坚的诗中经常出现“岁寒三友”的形象,结合全诗,赏析本诗中“老松”的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正宫·塞鸿秋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①至今寂寞彭泽县。注:①化用唐代灵沏和尚的诗句:“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这首元曲主要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答: 这首元曲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请简要分析。答: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0分)采 莲 曲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曲二首(其一)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注:①飐风:在风中颤动 ②搔头:指簪子 ③罗裙:丝绸制作的裙子。④芙蓉:即荷花白居易与 (人名)世称“元白”,发起“ 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两首《采莲曲》都塑造了可爱的采莲少女形象,试分析两诗采莲女形象的差别。结合诗句简析两首诗塑造形象艺术手法的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送李侍郎赴常州贾至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送柴侍御王昌龄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请分别赏析两首诗首句的表达效果。两首诗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试作简要分析。(4分)请简要分析“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畏”字的妙处。(4分)